“難道等李治登基之后,還有人敢公然謀反不成。還是你覺得本王應該起兵奪下皇位?”蜀王李格對楊達問道。
楊達笑著對蜀王李恪說道:“如果是君強臣弱,那這天下自然太平盛世。如果君弱臣強,那這天下之間自然不會太平。”
“而晉王李治的性格,并非是那種霸氣十足的,而是偏向于柔弱。而當今皇上為了自己的名聲,并沒有如其他開國皇帝那般,將那些開國功臣誅殺。”
“皇上活著,自然可以鎮壓的住那些開國功臣。如果一旦皇上龍馭賓天,蜀王殿下覺得晉王李治,能壓得住這些開國功臣嗎?”
聽到楊達的話,蜀王李恪不由的點了點頭。他還是比較了解自己的這位九弟的。知道李治的性格就是偏于柔和,并非擁有君王的霸氣。
“朝中眾臣對皇上那是忠心耿耿,而且年齡都比皇上大很多。恐怕沒等皇上龍馭賓天,他們早就已經成為一杯黃土了。”羅一鳴開口對蜀王李恪說道。
“就算是國內沒有人叛亂,但不代表就天下太平了。李承乾起兵逼宮之前,便勾結契丹和奚國,向燕王李泰的幽州發起了戰爭。”
“只可惜契丹和奚國聯手,也為戰勝李泰。如果李泰當時死在這兩國聯軍的手中,恐怕如今李承乾已經坐在皇位之上。。”
“所以蜀王殿下何不效仿李承乾,在晉王李治登基之后。挑撥西番諸國起兵進攻長安。同時可讓朝中之人建議,讓李治御駕親征。”
“只要李治死在戰場之上,憑借他的幼子,又豈能坐得住天下。到時候這天下定然大亂,蜀王殿下自然可趁機而起奪下皇位。”楊達微睜雙目對蜀王李恪說道。
“挑撥西番諸國兵進長安,并非是什么難事。但是想要讓李治他御駕親征,可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蜀王李恪想了想后說道。
“當今皇上曾經御駕親征多次,為我大唐開疆擴土何止千里。所以才被稱之為圣明之君千古一帝。”
“如果有人以皇上為楷模,來建議晉王李治御駕親征。你覺著晉王李治可能會認慫嗎?”楊達笑著對蜀王李恪說道。
“你們這些讀書人那就是心眼壞,連這種陰謀詭計都能想得到。”羅一鳴不屑的說道。
“即便如此,蜀王殿下也必須暗中積蓄力量。否則到時候就算是晉王李治,死在御駕親征之中。恐怕這皇位也不會輕易的,到蜀王殿下手中。”趙王李元景的管家李明,對蜀王李恪說道。
“李先生說的不錯,雖然如今本王已經擁有蜀軍十萬,但這還遠遠不夠。羅一鳴,你馬上秘密開始募兵,務必招募三十萬大軍以備不時之需。”蜀王李恪點點頭后,對羅一鳴說道。
……
回到幽州的李泰,可清閑的很。軍政之事根本不需用他操心。丞相劉仁軌和三軍大元帥羅松,便就將這軍政之事處理得井井有條了。
所以李泰過得那叫一個瀟灑,這不是,今日李泰心情大好。將秦懷玉徐梁等六位結拜兄弟,叫到了自己府中喝酒。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兄弟們終于向李泰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畢竟這件事已經困擾了他們好久,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向李泰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