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教大省的學生,成績其實都挺好,這樣也就相應地提高了高考錄取線的分數。有些落后地區,成績差,一樣上一本,莫非是國家有意為之?”
陸豐柱笑道:“王董,你只看到他們的高考錄取線分數很高,遠超其他省,你可看到在他們省里,高校的數量也是遠超其他省,投入的人力物力更是遠超?”
“我們國家既然在一個地方集中投放了大量的教育資源,那就肯定會對其考生的成績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競爭是無處不在的。一個人生下來,度過新手保護區,盡自己的能力來學到本事,而后,他就必須面對各種各樣的競爭。他所能取得的成就,取決于他在競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九年制義務教育,就是新手保護區。九年過后,會讀書的繼續讀,不會讀書的,轉職高也好,中專也好,直接就業也好,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同樣,中考淘汰率高,高考再淘汰一部分,這樣考出來的孩子,別的能力不敢說,但至少學習能力不會太差。只要他們放平心態,總能在社會上找到一份比較體面的工作。”
“只有這樣的不斷競爭,才能磨練出足夠的人才來,把我們的國家的經濟建設大業給一代一代地接下去。”
“還有一個必須要區別對待的原因,就是少數民族接受教育的普及程度。對于偏遠地區的教育,因為師職力量的不足,會導致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有些拖后腿,這就只能靠差異化的分數線來保證他們上大學的機會,并在大學當中,給予他們適當地照顧。”
王鐘滄眉頭一皺:“您說的這種,我明白,但這種制度,更多的只是針對一些普通家庭的子弟。像中產階級的子弟,說不定就會考慮往國外留學了,然后工作也留在國外,長期下去,何嘗不是國內資產外流,國內人才外流?”
“所以,教育制度確實是要適當地改革,要減輕孩子們的心理壓力。減輕父母們的心理壓力,減少敵視和怨恨的情緒。”陸豐柱感慨地道:“但我們與國外的國情不同,不可能照搬國外的經驗,現在,也只能是走一步,是一步。”
“所以,需要有一個有魄力的領導在主持這種教育大業,不能找那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干部來做。”王鐘滄的眼睛深沉:“對吧?”
“我家忠縱伯伯,以前就是從商務部調到了教育部,呆了幾年之后,有了點成績,再又去了津都。說實話,我覺得,像這種重要的崗位,其領導不能頻頻換人。當然,如果上面想的是,給忠縱伯一個鍛煉和表現的機會,等他有更大的權力時,再來主導這事的話,那,當我沒說!”
陸豐柱頓時再度笑了起來:“其實,我和你這位縱伯父,也曾經是同事。當然,他是大領導,我只是小兵。不過,我很佩服他做事的魄力。”
王鐘滄微微一笑:“在自家人的立場,我當然希望長輩們升官升得快,我也能享受到一應的便利。但是,站在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又覺得,有些時候,干部提拔得快,不見得是好事。尤其,是對一些年輕干部來說,更是如此。”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商人投資,當然希望是回報周期越短越好。我們的資金需要盡快產生利潤,才能支撐得起我們的成本。從供貨商的角度來說也是如此,資金必須要周轉得快才算好。”
“可一個投資較大的項目,往往回報期是比較長的,如果在此期間,執政的官員再三調動,肯定會導致地方政策的變化,從而影響項目的運轉。事實上,已經有很多地方都有這個問題了,前任領導做主引進的項目,還沒有產生收益,前任調走了,繼任者要搞政績,就想另起爐灶,于是就有了爛尾工程。”
“所以,是不是能讓一個正在引進的項目,盡可能地落地,走上正軌,開始產生效益并形成了良好的生態循環之后,再考慮把立了功的官員上調的問題?全國的公務員那么多,有才能的官員應該不止一個吧?”
“你是覺得,你縱伯以前在教育部搞出的一些改革,現在沒有得到徹底的執行?”陸豐柱老眼一瞇,深沉地問。
“是啊,我很遺憾。我只希望現在的繼任者能夠維持他的一些改革措施,直到他以后再升職時,實行得好,就可以全國范圍內推廣。”
陸豐柱沉吟了一陣,苦笑:“王董,您要知道,現在全國各地都在狠剎浮夸風。所以,很多官員們的步子,都邁得比較小了,求穩。”
“既然如此,如果是我,我會加大對年輕大學生的公務員錄取制度,并在現有公務員當中,推行競崗制度,有能力的上去,沒有能力的下來。借著年輕人的銳氣,多做幾件有意義的實事。”
一直沒有出聲的朱紅申這時突然開口:“其實,大學與大學之間,也是有競爭的。很多普通高校,在以后很有可能會被逐漸合并,整合師資,應對高精尖。”
“同時,聽說國外留學的條件也會逐漸收緊。公派留學更是會卡緊經濟,免得有些人出去了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