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張楚帶過來的,他對這邊的菜熟。問了幾個人后,立刻就報了菜名。這些東西準備還需要時間,尤其是兩只雞和魚要現殺。
黃雯沒怎么吭聲,她一直跟在張楚的身邊。倒是徐珂這個時候同鄭爽嘰嘰喳喳的聊了起來,她和鄭生他們都認識。
而且都是香江那邊的人,所以幾人還有些共同的話題。張楚現在對白話懂了不少,還能說很多出來,這大致是跟他現在的生活環境有些關系。
前世的張楚不會白話,聽也不是很懂,很多聽不明白。現在因為跟老李他們打交道,還有鐘老板他們,這些人基本都是說白話。
這幾乎天天打交道,天天聽他們說這些話。就算張楚再沒語言天賦,被熏陶久了之后,他也還是能講一些白話了。
黃雯比張楚強不少,人家自己就學會了這些,所以幾個人聊天其實都是說的白話。只是香江那邊的白話,跟東筦這邊又稍稍有點分別而已。
“這雞味道果然不一樣,比那些酒店的味道真要好不少!很甜,很嫩。”
等了會,張楚他們要的菜就上來了。這邊農莊的老板親自抓了雞在一邊殺了,然后拔毛烹飪,速度非常的快。
上來的一道菜是清蒸雞,就放了點冬菇和板栗在里面,然后加了點鹽,再沒有放其他的調料進去。就這樣烹飪出來的一只雞,讓老李他們幾個吃了之后稱贊不絕。
原本他們還覺得張楚點兩只雞是不是有點多,現在吃起來之后,才發現這根本就不夠!清蒸的一只雞,七個人都沒怎么吃就完了,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下一道炒雞。
剩下來不用張楚去說,這一桌人對每一道菜都變得期待起來。最后除了兩道風味的腌制菜各有愛好之外,其他的菜讓一行人都稱贊不已。
“估計往后這種農莊會成為一種趨勢,不過到時再想吃到這么原味的東西恐怕就沒那么容易了。”
陳生有點感嘆的說道,很多東西就是這樣。只要有搞頭,掙錢,很快就會有人跟風起來。而且為了控制成本,爭取更多利潤,估計造假的事情也會出來。
像這種原生養的走地雞,養一只需要的時間比那種批量產的東西慢太多了,而且成本也高。這個農莊生意如果火了起來,他放養的這些東西自然就不夠吃。
這樣的話,為了應付越來越多的顧客,恐怕這些老板們就會把主意打到其他地方去。那些批產的雞放這里來濫竽充數,以后也會把農莊這東西做差下去。
“這個還真沒辦法,國內人口基數太大,往后生活好起來后,需求也變的旺盛起來。這種小規模的散養方式很難滿足需求,不那樣變通他們也不能看著錢不掙。”
老李對這東西倒是挺理解,國人好吃在這個時候雖然沒有后世那么出名,但是在南方這邊已經算是最有名氣了,都說南方人最會吃,最能吃。
“這種散養模式南方這邊跟不上需求,可以去內地發展啊,只是運輸成本會高不少。我家搞了個小農場,那邊的東西卻賣不起來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