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口水泉里面經常會有魚蝦跑了出來,一般是深水鯽魚多點。還有一種長長的魚,張楚也分不清那是什么魚。
這兩種魚雖然不是同種魚,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味道特別的好吃,比一般的野生魚味道還好,張楚他們這附近的人管這些魚叫泉水魚。
泉水魚好吃,不過這泉水里面的魚卻不太好抓。附近的人要去抓的話一般都是等里面的魚跑到離泉眼稍稍遠點的地方后,然后用網撈,不過收獲不會太多。
至于泉水就不用擔心被污染了,這里的水大多時候是用來灌溉。周圍的村民飲用水都是自己村前的水井取水,喝的水不是從這口泉里取。
“去泉水里面抓魚?能抓到么?”
聽了張楚的話后,三個人有點好奇的問道,他們不清楚這邊的泉水什么樣子,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去抓魚。
“能!那里的魚味道比我們今天抓的這些魚味道還好,用來燉湯吃非常的好。”
張楚聽后笑著回道,這些地方都是他曾經抓過魚的地方,自然知道這些地方能不能抓魚了。
“那行!明天我們就跟著你抓魚去。”
沿著村前的馬路邊的小溪一直到底就是那口水泉的位置,水泉周圍一面是山,一面是路,另外兩邊是一大片沼澤地。
沼澤地原本里面的淤泥很深,人一踩上去直接就能給陷的影都沒,但是搞集體的時候硬是被鄉下的干部帶著周圍的村民從山上砍下一棵棵的大樹填了下去,然后開墾成了水稻田。
這種水稻田的產量很低,而且耕種都不方便。因為一年四季田里都是水,還是冰涼的水,干不了,人在水田里面待久了容易得風濕。
而水稻過了抽穗期后是需要曬田,這里卻曬不了。加上又是淤泥地,所以還不能動用機器,只能依靠人力來耕種,在那種地非常辛苦。
以前是因為糧食不夠吃,所以才會想著把這片荒地硬是整成了稻田。這個時候還有不少百姓種這種田,再過幾年上面免了公糧后這里就根本沒人種了。
辛苦,還沒什么收獲,不劃算。與其辛苦的種這種耕地收獲那么一點點,還不如出去給別人做工掙錢了,比這輕松,收獲還多。
這個時候還有人種這種耕地,張楚他們拿著撈網過來的時候,有不少正在路邊收割著水稻。有熟悉的人,見到張楚后還會打個招呼。
幾人快到水泉旁邊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小片荷花。因為泉水的原因,它周圍有一小片沒有開墾的沼澤地,上面長滿了荷花。
這個時候花正開的鮮艷,綠葉紅花在這夏日特別的醒目。這里的荷花是野生的荷花,只開花結蓮蓬,不太長藕。
也正因為不長藕,又是生長在沼澤地里,所以它們才能一直幸存下來。從張楚有記憶的時候就在這里,要不然早給人挖光了。
老李他們一看到這小片的荷花立刻就兩眼放光,紅花綠葉,加上青山泉水,看起來特別的入目,也讓人心情特別的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