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楚,我們村的祠堂是不是可以修修了?我看隔壁王家灣那邊已經換了新的,我們這邊人口雖然少點,但是可以慢慢修理怎么樣?”
吃飯的時候,張楚的大伯坐在上席,張楚兄弟兩和張楚的那個賣電器的堂兄才有資格和幾個長輩坐一起吃飯。
“修祠堂是好事,不過祠堂周圍人家的房子怎么安置,這個得說好。我家的舊房子就拆了算了,反正現在也用不上。別人家不一樣,那里現在還有人住。”
張楚聽后想了想回道,鄉下的人就愛好這些。看到別人村修了什么,自己村子也想修理修理下,相互攀比掙個面子。
只是張楚他們村那么小,真要每家都出錢來修的話,每家得出不少錢。而且祠堂邊上的幾戶人家怎么安置,這個也是問題。
“錢的話,你們找人估下工程量,以及拆舊的補償,給我一個數字出來。我個人出一半,剩下的一半由各家按人口分攤怎么樣?”
自己出全部,這也不是什么問題,他們這里修個祠堂花不了多少錢。不過這種事情張楚也不想把事情全部撈到自己頭上來,所以給了這個一個方案,具體怎么做,由他們商量。
“我出五萬!”“我出三萬!”
張詠和張楚的堂哥聽了張楚的話后,也跟著給了一個數字。他們算是張家這個大家最有錢的兩個了,其他幾人跟著平攤便好。
“嗯,這個好。回頭村里開會的時候,我到時跟你爸他們一起說下,這事情就得咱們張家主導辦,以后子孫后代知道這事情后,咱們也臉上有光。”
張楚的大伯聽后有點激動的說道,他在這個時候提,不就想著張楚多出點錢,讓張家占個大頭,然后在村里顯擺下么?
“村門口的路順便一起修了吧,我們這邊離旁邊的縣道沒多遠,全部修成水泥路也花不了多少錢。你們把這個一起估個價錢,這個就不平攤了,自愿出錢,多少不論,不夠的我出!”
張楚媽在一邊給張楚打了幾次眼色,都被張楚忽視了。這種事情是給后人留點東西,出多出少,那是自己能力的事情。
自己老媽這個時候打眼色,估計是不想讓自己出太多的錢。她對張楚的伯父叔叔們,以及村里的人感官都不好,對村里的事情更不會上心。
這并不是自私,而是之前受夠了村里人的那些嘴臉了。張楚知道自己老媽在想什么,但是有些東西并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以后。
縣道那邊是水泥路,他們村子只要接駁上就好,也就一兩里路的樣子。兩邊的水田都是他們村的田地,這樣修起來也方便。
上面的村村通到他們這,按照前世的進程還要等上近十年,張楚等不及了。現在村里面有車的也就他們兄弟兩,這路修好了,方便的還是他們自己。
而且張楚家里搞那個水庫,以后產量上來了,一樣需要一條方便的路。剛好可以趁這個機會把路修到水庫那去,自己家也要方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