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軍沖破長夏門守軍的防線,未及正俗坊,便在內城伊水石橋之上遭到了無數百姓的圍攻。
已然餓到只剩皮包骨的漢子手持利刃棍棒,流著眼淚,紅著雙眼,哭喊叫罵著殺向唐軍。
剛殺透敵陣的唐軍士兵還未反應過來,下意識便展開反擊。慘叫與喊殺之聲一瞬間便爆發在石橋之上。待到陣前兵頭發現不對,喝令士兵后退時,坊街橋面已然被鮮血浸透,無數尸體翻落在水渠之中。
而在前方,被血腥場景嚇到顫抖的人群卻越聚越多,一邊哭著哀求唐軍救救他們,一邊揮舞著兵刃再次沖上前來。
同樣的場景也發生在淳化坊外。彼時已然攻過半程的呂紹宗所部被四面八方的百姓阻截,不得已之下,竟退入了淳化坊轉為防御。
戰事在過午申時開始再次轉為相峙。得到各營回報的屈突通與竇軌皆是一臉官司,這才發現李世民困城逼降,不是沒有道理的。
磚石所砌的城墻容易攻破,可數十萬百姓以血肉之軀構建的城墻就難以施為了。別說是統兵將領,便是前線的唐軍士兵在面對向著自己哭喊的父老時,提刀的手也難舉起。
“可恨!這王世充竟如此奸詐惡毒,竟敢脅迫百姓相抗,本王若擒此獠,必碎尸萬段!”
青城堡大營中,換了一身戎裝的某楚王殿下陰沉著小臉喝罵,而后忽地看向正對著輿圖愁眉苦臉的屈突通,哼道:“依本王所見,為今之計,不如集中兵力猛攻皇城!屆時沒了百姓所阻,那王世充再難抵擋!”
“殿下不可!”
不等后者回話,一旁同來參謀的宇文士及便驚了一哆嗦,進而勸道:“好叫殿下知曉,城內細作探知,那偽鄭王為控制統兵將領,將他們的妻小家眷俱都裹挾宮中。若是我軍不顧其安危,執意進攻,必會激起城內守軍憤慨……”
“哼!本王攻皇城,正是為救他們妻小,他們還敢憤慨?”
李智云似有不服。
在側皺眉沉吟的封德彝見狀急忙上前勸解,進而言道:“吾等皆為陛下開疆拓土,何必爭執?而今敵我雙方相持不下,依老夫看,此城內水路縱橫,水道頗多,不如效仿齊王故事,待到入夜,則精銳士卒潛入……”
老封頭說的齊王,乃是而今在青石關,瞅著山下軍營虎視眈眈的李元吉。
所謂齊王故事,正是李唐開國之時,那小犢,咳,小壯士親率三千虎賁,自龍首渠水路奇襲玄武門,進而攻克長安的故事。
當然傳到現在,明眼人都已經能猜出來那貨當時大抵是替人背了黑鍋。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真的好用。
“不如本王親率禁衛相助!”
李智云躍躍欲試,屈突通與竇軌對視一眼,各自凝眉考慮著這事兒的可行性。而封德彝在提完建議之后,卻是沖宇文士及使了個眼色,微微做了個口型。
后者一時怔然,而后臉色微變,左右看了看,便借故出門,徑尋軍中隨駐的百騎司令人。
封德彝做所的口型,乃是“速稟秦王”四個字。當然宇文士及也是半懵半猜,整句話他就瞧出了“秦王”二字。
但已是足夠。
而今進攻失利,唐軍落得進退兩難的境地,再瞞著李世民肯定是行不通的。就算他不說,百騎司中自然也會有人上報。宇文士及猜測,姓封的之所以多此一舉,怕是擔心李世民得知此事后會追究責任,想把自己提前給摘出來。
當然以封德彝的行事風格來看,這般做法沒毛病。但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原因。
他剛剛提出以水路奇襲皇城之時,李智云突然變得格外興奮。
這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