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不行!得先拆了這邊的房子!萬不可使火勢連起,牽累大王!”
“停下停下,特么的你們這樣忙忙亂亂成何體統!二隊,速去保護大王!三隊,你們去看守案犯!若是那兩人有失,集體連坐!其他人,抄家伙,跟俺救火!”
“你們幾個,別特娘的傻愣著,去鏟雪過來!”
人聲吵鬧間,但見趙德柱、韋機幾人厲聲呼喝,卻是把本就不多的人手又一分為三,使得到最后真正救火之人連二十個都沒有。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和這戶人家有仇。
其他人則是看熱鬧一般在外圍分成兩撥,一撥把臉色陰沉的某趙王團團圍住,另一撥則是看著同樣臉色陰沉的謝叔方和李義余。
當然了,一樣的表情,不代表是一樣的心情。
彼時后兩人的腿肚子都在抽抽,心下不住倒吸冷氣,暗嘆李家之人的狠毒寡恩可真特么的隨根兒。
好好的房子,別人住一冬天了都沒事,李智云前腳進去,后腳就著火了,要說和李老三沒關系,鬼才相信。
但信不信的,彼時已經不重要了。
兩人偷眼對望之余,神色皆充滿死寂,再無僥幸之心。
沒有了領頭者,大伙兒的所作所為也就徹底成了個笑話。甚至于如果老李愿意,他們甚至連謀反的正式罪名都撈不到,一個“事賊論死”就能給打發了。
這樣的結果,對于自覺“史書自有公論”的謝叔方來說,可是比明詔宣罪,株連九族還令人難堪。
在這等心境影響下,似某趙王的親衛少了幾人這樣的細節是注意不到的。
突起的大火,在天光大亮之際隨著木質茅屋的完全倒塌而終于撲滅。少頃,韋機等人在冒著熱氣的廢墟間扒拉出一具焦黑到難以辨認身份的尸體,算是為李智云的人生畫上了一個不太飽滿的句號。
某趙王似有不忍,在謝叔方和李義余的冷笑中撇過頭去,下令入棺收斂。
“他畢竟是我弟弟!”
李大德低下頭,像是要對誰解釋一般,如是說道。末了,在無人之際又重復了一遍。
內外的消息,在午時后者回歸大營之際匯總。
有人笑,有人哭。
隨著某楚王意外身隕,萬貴妃舉火自焚,所謂舉兵謀反一事所應對的重點,便由之前針對匪首的內外搜捕,變成了而今要撲滅余寇,追查同謀上。
這也是皇帝的意思。
人死如燈滅,老李不想自己在賠了媳婦和兒子之后,還要去大張旗鼓的承認他們家出了個弒兄背父的逆子。可眼前的事總要有個人負責,不然連史官那都糊弄不過去。沒奈何,只好“便宜”他堂弟了。
彼時段雄傳回消息,他已斬殺叛將,控制了駱谷關。而秦瓊也派人傳信,玄甲軍已進子午關,不日既到。
叛軍的結局已然寫好了。
李大德把城外一應大軍的指揮權丟給了李靖,自己僅帶二十親衛,回城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