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區間隔導致的打法風格不同,帶來的影響比情報更加明顯。
在LPL里已經幾乎被攻破的“奧恩”體系,放到LCK賽區里依然擁有非常高的選擇優先級。
因為兩賽區的特點都不一樣。
LCK依舊是主打中下的思維,上路最多也就享受個峽谷先鋒撞鍍層的支援。
其他時候,上單線就是“孤兒”線,18分鐘前都是和平發育。
放養上單。
這筆賬很容易就能算明白。
隊伍重心幫忙把上路壓崩,最多在20分鐘左右的中期讓上單多摸一個大件裝備。
以奧恩為例。
日炎、深淵的組合,跟日炎、深淵加反甲的組合,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團戰順利,不管多沒多這件裝備都不會死;
團戰不順,那坦克上單就是個沙包,活到最后也扛不住圍毆。
所以……奧恩只能被放養。
多余的隊伍資源,用來養ADC或者中單,帶來的收益更高。
傳統暴擊流AD,在游戲時間20分鐘時,火炮無盡兩件套,跟火炮無盡嵐切三件套,輸出和自保能力有質的變化!
所以LCK賽區依舊維持著他們主打中下的戰略風格。
而LPL最近發生的上單生態變化,越來越多的隊伍開始將資源傾斜向上路。
主要還是王子修執教MG,換用金鑫首發后,強制推動的改變。
其他俱樂部的上單線。
他們要考慮的問題從“如何發育”變成了“如何不被Gold打爆”。
如果繼續按照以往那種放生型打法。
搞不好20分鐘的時候,MG上路就會出現一個BOSS級別的怪物,中野輔隊友配合下能一挑五那種。
AD跟在后面混混,甩兩個技能,拆個塔就贏了。
很多戰隊都被MG用這套打法給推平過。
這種打法由金鑫開創,不過很快在其他俱樂部發揚光大。
職業選手的底子擺在那里。
戰士型上單,經過練習,其他人也能拿出來使用。
上路壓制爆線打法,中期幾乎等于五打四。
甚至五打三。
因為在超前發育的上單戰士面前,射手英雄幾乎沒有生存空間,隨手兩刀,打半套技能就能直接秒殺。
這種戰術只要對局節奏順利進行,經常能在不到30分鐘的時候,快速終結比賽。
所以不少LPL俱樂部現在都放棄了坦克型上單的選擇,轉而開始注重戰士英雄。
相比起來,LCK賽區的風格就沒有如此激進的變化。
于是乎,Feza教練上套了。
……
“一搶奧恩,韓國國家隊的戰術還是一如既往!”
解說蓋亞看到藍色方的Feza教練鎖定奧恩。
他平時負責解說LCK比賽多一些,經常看到上路奧恩、狗熊之類的英雄男人大戰。
這套戰術在韓國賽區效果顯著,幾乎所有LCK上單選手都是奧恩King!
“Finger教練會作出怎樣的應對,要不要放發條給對面?”
解說泰羅冷靜地試圖分析。
“如果拿發條的話,外面還有一手盧錫安放出來。”
“不過中路發條對線盧錫安應該不算吃虧,前期可能要抗點壓,感覺應該是要拿發條吧?”
解說初代同意。
單掛一個奧恩,團戰除了足夠肉之外,并沒有什么額外的優勢。
所謂的擊飛控制,光有控沒輸出也沒意義。
韓國國家隊陣容的發力點,肯定還是要看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