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戰那更別說了,歷數每年的世界賽比賽,那種精彩的極限、預判開團鏡頭,有很多都是出自LPL賽區的戰隊。
最為經典的一個事件是:曾經有個LEC賽區的解說專門統計過某屆世界賽,兩支LCS賽區的戰隊打了整整58分鐘的超長比賽,結果最后直到比賽結束,總共只爆發了7個人頭,戰績比為7:1,合計平均每10分鐘才能出一次擊殺。
同樣是那屆世界賽,兩支LPL賽區的隊伍則將召喚師峽谷化作了嚎哭深淵的大亂斗舞臺,打了場酣暢淋漓的亂斗模式,37分鐘的比賽時間,最后戰績是21:19,整整爆發了40個人頭!
換算下來就是比賽的每一分鐘都在爆發戰斗,整場比賽全程無尿點,讓全世界觀眾都看了個爽。
而在這場MG跟KOG戰隊的比賽里,明明兩隊選的全是那種要靠發育成型的后期英雄,結果前期就打得如火如荼,更是讓LPL比賽精彩,打架多,人頭爆發多的形象愈發深入人心。
國內的賽事直播間里,各種“歡迎來到LPL”、“歡迎來到峽谷大亂斗現場”之類內容的彈幕更是刷得密密麻麻。
觀眾看職業比賽,肯定不喜歡那種雙方和平補刀35分鐘然后靠一波大團戰決定勝負的直播,他們還是喜歡這種讓人腎上腺素激增的持續不斷的戰斗!
……
召喚師峽谷中,MG戰隊迅速建立起前期優勢,靠著TP來到下路支援的金鑫在戰斗結束后并沒有離開,而是心安理得地吃起了下路的兵線,反倒卡莎找了個草叢開始引導回城。
正在后臺休息室里關注著比賽進程的多拉貢教練看到這個畫面,頓時苦笑了起來。
“又被套路了啊,好吧,這把輸得不冤。”
他是處在上帝視角看OB畫面,憑著職業教練的專業素養,很快就分析出了MG戰隊在緊湊的進攻節奏背后的戰術意圖。
看起來這是一趟聯動整個召喚師峽谷,戰火從上路蔓延到中路再一路擴散至下路的亂戰,但其實MG戰隊在過程中悄無聲息地完成了他們的換線布置。
下路戰斗結束后,天使剛好能吃一趟被賽娜和塔姆推回來的回推線,而且能成功升到6級解鎖第1級的【登神長階】,變為遠程英雄后,待在下路混線就很輕松愉快。
至于上路,船長復活回線后,兵線被推回到靠近紅色方MG戰隊防御塔位置的時候,輔助女坦剛好在野區在布置完視野,可以輕松幫忙攔住兵線,等卡莎走過來,一刀不漏地吃一輪塔刀。
天使和卡莎兩個C位的資源得到了完美的分配利用,而KOG戰隊這邊則是資源血虧。
因為MG戰隊做出換線決策,KOG想保證船長發育的話,就只能跟著換線;但這么做的話,雙人組換去上路,在接下來爭奪峽谷先鋒等資源的方面,MG又要占據巨大的先天優勢。
至于小龍?
小龍就更不用說了,男槍在上路抓完人后,一路邊刷野邊趕往小龍池,剛好跟在下路“辦完事”的佐伊匯合,倆人就好像上班打卡一樣收掉第一條峽谷亞龍。
MG戰隊全隊宛如一臺精密的儀器,將整個召喚師峽谷的地圖都聯動了起來,所有資源統統利用到了極限。
多拉貢教練看得很清楚,光是這么一輪大聯動打出的優勢,只要MG戰隊不犯病,就能輕松在接下來的十幾分鐘里牢牢把握主動權,取得大幅的經濟領先。
兩邊都是需要發育的陣容,一邊經濟巨大優勢,另一邊則明顯發育不良。
誰勝誰負,已經再明顯不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