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負責印刷的匠人其實大多人都不認識字,以前印制書籍的時候,都是拿著書稿照貓畫虎,刻字什么的都是當成圖案來刻的。
現在,鉛活字印刷,需要拿著書稿去挑字,不識字怎么挑,就算能挑出來,那也是事半功倍。
怎么辦?難道要功敗垂成?
明明已經有了更先進的印刷技術,若是這樣都不能把吐蕃人的挑釁給拍回去,那特么丟人可就丟大發了。
李承乾郁悶的想要撞墻,長孫沖也是愁容滿面,主意想了一大堆,卻沒有一個靠譜的。
最后,兩人將目光停在了杜荷的身上:“二郎,你怎么說,事情都到這個地步了,咱們可不能讓人看笑話啊。”
“笑話倒不至于,最多也就是被人擠兌兩句罷了。”杜荷不像李承乾那樣緊張,反正他是無事一身輕,沒有任何職司在身,就算失敗了,大不了拍拍屁股回家繼續睡大覺。
不過要說就此認了,杜荷也覺得有些不甘心。
面子不面子的他不在乎,關鍵是吐蕃人給錢啊,印的書越多,給的錢也就越多。
好幾十萬貫呢,雖然不是給自己的,但是……看別人花錢也很爽是不是。
就在李承乾與長孫沖快要抓狂的時候,杜荷再次開口:“其實辦法也不是沒有,老話不是說了么,解鈴還需系鈴人,普通人不認識佛經里的生僻字,但是某些人確一定會認識。”
“什么人?”長孫沖脫口問道。
李承乾卻是眼前一亮:“對,和尚!和尚一定認識佛經里的字。”
杜荷點點頭:“對,就是和尚。其實真說起來,咱們這也算是在弘揚佛法,傳播教義,找些和尚來幫忙天經地義嘛。”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長孫沖在二人的指點下茅塞頓開,一拍大腿:“說的太對了,你說我剛剛怎么就沒想到呢,那些和尚一個個天天無所事事就知道念經,這東西估計背的比誰都熟,找他們來,咱們怕是連書稿都省了,直接讓他們去挑字排版一點問題都沒有。”
心動不如行動,時間就是金錢。
憑借李承乾的身份和長孫沖的背景,一聲招呼,應者如云,長安城中大小寺廟派出無數得道高僧,加入了印刷佛經的行列。
三天,僅僅三天,便有近兩萬本佛經被印制出來,而且隨著字模越來越多,印刷的速度也在加快,第一天只有五組人在工作,等到了第三天的時候已經有八組人在工作。
等到了第五天的時候,印制好的佛經已經達到了五萬冊,完成了吐蕃人要求的一半。
望著堆積如山的經卷,聽著手下人的匯報,李承乾心情大好,拉著無所事事的杜荷就是一頓幸災樂禍:“哎,我說二郎,你說萬一到時候咱們拿出三十萬冊佛經,那些吐蕃人沒錢怎么辦?”
“沒錢就讓他們拿人抵債,那個什么祿東贊我看著就不錯,把他扣下,什么時候吐蕃人給錢了,什么時候放人唄。”杜荷聳聳肩膀,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祿東贊既然敢向大唐發起挑釁,那他就一定有承受失敗的準備。
如果真的沒有準備,那只能說他缺少社會的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