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土最富裕的地方莫過于江南地區,千年前這里曾是南蠻苗越之地。
中原戰事頻頻,大量漢人為逃避戰亂,幾百年間不斷遷徙至南方氣候溫和的地方。
這里盛產蠶桑魚米,水源充沛,慢慢的漢人的經濟重心南移。
到紀元前百年,經濟發展,文化繁盛,位于大江口的滬都乃全國第一大港口城市。
這里是商人的天堂,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整個江南地區匯聚了近三億人口。
也誕生了不少世代以經商從政實力強盛的門閥家族。
其中以四大家族為首,掌控了幾乎半個國家的經濟命脈。
新紀元以來,江南各大財閥不再滿足金融經濟上壟斷的地位,
商人重利,京都一向防備寡頭般的財閥們,又不得不依賴商人在經濟活動中重要作用。
所以即便是打壓,也總是避重就輕。
七年,京都手段強硬的首長遇刺,讓這幫江南的財閥終于按捺不住。
以金顧陳王四家為首,聯合了江南各地的軍政商人,組成議會,公然對抗京都。
美其名曰,支持民主,反對獨裁。
發動輿論攻勢,揚言乃京都軍方少壯派申實際暗殺首長,意圖實現軍事政變。
遇刺當日,申實際以查案為由,對京都實行封鎖。
并軟禁京都政要,剝奪民眾自由言論的權利,以軍方參與政治。
這于情于理本就說不通,再者,首長遇刺,軍方只有輔助,并沒有查案的權利。
借查案為由,卻遲遲不見其公布案情,反而趁機清洗,以軍統政,這不就是軍事政變嗎?
于是金顧等人抓住軍方申實際的把柄,大肆游說各地軍政官員,支持以金陵為首的臨時議會政府。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都辯駁對方的不正統,各自為政。
江南一帶,蘇浙閩贛皖等五省加上滬都,在實際四大家族把控的基礎上,變革為議會。
而在南北之間不知歸屬的湘省,幾乎處于被孤立的狀態。
加上湘西一帶,以蘇晨為首的湘府,聯盟江寧,對湘地步步蠶食。
左傾川雖然作為湘省領主,性格清高孤傲,只想守住一方黎庶,他日誰真正受到國人認可,再交還手中的軍政大權。
蓮城急報,左傾川并未責怪兒子,但王嘉城的死太過蹊蹺。
他清楚兒子左知禮,此事決不可能是他主導的,無論是性格分析還是實力判斷。
一個婢女的死,左知禮已經達到了他的目的,判王嘉城入獄。
那么幕后的黑手是誰?
王嘉城的死,誰會獲得最大的利益?
左傾川想到了一個人,財富通集團王坤剩的長子王錦延。
作為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坤生,壯年喪妻,只留下遠洋留學的長子王錦延。
家大業大,自然不可能只生這么一個孩子,于是續娶了另一財閥的女兒。
生育兩女一子,中年得幼子,那可是捧在手心里的寶貝。
加上幼子王嘉城天賦很好,居然邁入當下炙手可熱的異能強者行列。
王坤升歷來不喜,作為普通人且性格陰郁的長子王錦延。
幼子王嘉城,上有作為財閥之女的母親,下有兩個將來嫁為聯姻的姐姐。
再加上其天賦過人的異能強者身份,王家下一代的家主,自然非他不可。
左傾川緩緩將周逸城的密報撕碎丟進焚爐。
在蓮城殺一個人,而且還是城主府直轄的牢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