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書院,目前來說有院愛上書屋生一百三十五人。
教師的水平基本都不錯,都是從代郡世家中挑選而出,不過學生大部分卻都是流浪孤兒,一個個歪瓜裂棗,最起碼看起來不怎么好看。
不過或許是從小經歷苦難的緣故,他們非常珍惜讀書的機會,幾乎沒有現代孩子們上課溜號貪玩的情況發生。
“路漫漫其修遠兮。”站在雪地上,透過窗戶縫隙看著屋內圍著火爐讀書的少年們,曹植感嘆道。
“這些孩子恐怕至少五年才能用。”李儒輕聲說道。
看著那些讀書的孩子,李儒的目光中充滿了熱切的希望,他對于世家大族有著本能的厭惡,所以看向這些未來必然會與世家大族站在對立面的孩子們,他的情緒難得有些波動。
“可是五年之后,就會有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可用。”曹植淡淡說道。
“拜見院長大人。”
見到曹植到來,前來代課的賈詡和沮授帶著幾個還未上課的教師一起前來,恭敬參拜。
在學院對自己的稱呼為院長,這是曹植對眾人的命令。
“朗朗讀書聲不絕于耳,天氣的寒冷卻不耽誤求學的進程,很不錯”屋內圍繞著火爐,眾人落座,曹植開口稱贊道。
“這些都是院長大人發明的拼音的功勞,沒有這些拼音,這些孩子想要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把字認全,朗朗讀出,恐怕是很難的。”王建,王允一族的一位大才搖了搖頭,說道。
“也是諸位的功勞,本將可沒有大把時間親自教導孩子們。”
笑了笑,曹植并不在此多做糾結,“諸位,這一批孩子的資質如何”
“資質一般,不過都非常努力,五年之后,大部分皆可成為將軍想要的干吏。”李志,代郡當地大族李家的一個異類,隱居深山,被曹植半強迫請了出來。
他對于曹植的教育方法一直都不認同,他想要培養的是那種諸葛亮那樣的大才,而曹植想要的是那種能處理好各種事物的干吏。
類似現代大學對科研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培養
也正因此,他對于曹植基本上沒什么好臉。
“干吏是樹根,大才是樹冠,沒有樹冠,大樹雖然難看,可終歸還是活的,而非沒有了樹根,樹冠可光鮮不了幾天。”看了一眼李志,曹植淡淡道,“先生的理想本將知道,可是培養干吏并不意味著培養不出大才。”
“五年之后,會有學子離開,奔赴崗位,同樣也會有學子留下,繼續深造。”
“繼續深造”李志挑了挑眉。
“沒錯,繼續深造”曹植淡淡道,“五年的時間,就算是天才,也很難在這短短時間里學富五車,所以,本將要求他們學習全科,然后精通一門,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干吏,可同樣,光在書院學習,也很難真正領會知識的真諦。”
“所以,知行合一最重要,真正有天分的學子奔赴崗位后,有著全科基礎知識的支撐下,會更深刻認知到自己所需、所缺,相信會有一小部分回返書院繼續深造,而這些人就是大才之選。”
“這些都是以后的問題,當務之急是學院缺少教師。”賈詡輕咳一聲,對曹植說道。
“隨著一屆又一屆越來越多學子入學,我們必須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