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經常不會按照導演所預想的那樣順利,原本準備兩天拍攝完成的戰爭戲份,最后拍了三天才結束。
主要還是群演太少,一個團隊的沖鋒,只有稀稀拉拉的十幾二十個人,讓張乾不太滿意,最后只好分開拍攝,沖鋒的算是一波,統一拍,然后再換場地拍防守方。
秦喻也在村外空地里做了三天的群演,有時上午還穿著日軍軍裝進行進攻,下午就換成了八路的軍服進行守陣地。這種不同的角色轉變,讓一些當地的年輕群演直呼好玩。
終于在秦喻來到劇組的第四天,正式開始拍攝劇情戲。作為這部戲重要的配角。魏大勇第一次露面很重要,化妝師從早上七點鐘就開始幫助秦喻進行裝扮。
今天他身上穿的一件破舊的黃色**服裝,胸章出已經被撕掉。而原本短碎的發型被推成貼頭皮的假光頭,更是貼合和尚這個綽號,本來白凈的臉上也被化妝師使用粉底涂得灰撲撲的,而秦喻配合的把丹鳳眼瞪的渾圓,讓他勇猛桀驁的氣質展示了出來。
秦喻換裝以后,編劇都梁看著他的照片有一絲恍惚,想了好久才從自己包里的一沓資料里翻出一張照片。
“小秦,你過來看看,我怎么感覺你跟這個照片上的人好像呀。”
張乾聽到后也走了過來,這是一張翻拍自軍史館的照片,上面有四個人物,主要是彭帥和陳大將以及黃大將握手。旁邊注明“百團大戰后彭帥會見參戰部隊領導。”
都梁所說那個和秦喻好像的人就是站在三人側面,負責警戒的年輕人。這人不光五官相貌和秦喻肖像,特別是一雙細長的丹鳳眼更是同樣有神,就算再這張老舊的黑白照片上都能夠感受到它的銳利。
“是挺像的。”張乾反復對照了一下。
秦喻撓了撓腦袋,對兩人說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人應該是我爺爺。”
“這是你爺爺?原來秦老爺子以前就是八路軍。”都梁又上下打量了一下秦喻,忍不住說道:“看來還真是找對演員了。我當時就是看著這張照片里的警衛員眼神比較凌厲,時刻在警惕,所以在翻查了一些資料后才創造了魏大勇這個人物。因為史料記載不多,所以我們綜合了好幾個原型資料,其中魏大勇殺死幾個RB兵逃出戰俘營的故事,就是聽一名老兵講述戰友的經歷改編。沒想到還有令祖事跡在里面。”
“都編劇,家祖沒有參加過**,家祖是因為家里人被日軍屠殺才單刀匹馬殺了幾個鬼子,最后被八路所救。”
《亮劍》這部戲描述的是抗戰時期故事。秦喻小時候也聽秦漢江講過一些自己的經歷。秦老爺子原籍晉北,祖上是跑北馬幫,也就是在十七八歲時,整個村子里都被日寇屠殺,只有老爺子自己跟著馬幫前往晉中運貨才躲過一劫。為了給家人報仇,老爺子曾經單槍匹馬殺死過不下于十個小鬼子,最后中槍被八路軍給救下的。
“是么,看來老爺子的故事也很有意思,抽空跟我講講,說不定我們以后還能根據令祖的故事來拍攝一部影視劇呢。”都梁聽秦喻簡單講述一下,更感興趣,如果不是秦喻今天要拍戲,估計都梁都想把他拉到一邊去聊天。
今天的戲份是在洪堡村雙泉寺拍攝,這是拍攝魏大勇在劇中的第一次露面,雙泉寺已經被改造成鬼子的戰俘營,圍墻上被拉上了電網,遠處的鐘樓上也架著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