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京影視圈,你始終繞不過幾個名字,那就是華宜兄弟,和京圈第一經紀人王晶花。
1994年,從國外回來的王忠軍憑借著影視劇的貼片廣告,成立了華宜兄弟廣告公司。1998年成為首個以投資方式進入電影行業的民營公司。依托馮曉剛的《沒完沒了》、《大腕》,姜聞的《鬼子來了》逐步開始在華夏影視圈聲明鵲起,并站穩腳跟。
而王晶花的經歷更加富有傳奇色彩,90年代之前,國內沒有經紀人這一行業,許多影視院校的畢業生,基本都要找些單位進行掛靠。就拿燕京這邊畢業的學生來說,能夠掛靠在幾家電影制片廠、國家話劇團、兒藝、人藝的算是較好的單位,有些甚至掛靠在區話劇團。這就是編制。這些人大多工資較低,甚至沒有工資,為了養家糊口,基本都會偷偷摸摸的走穴賺外快。
從秦明樂隊離開的王晶花就看到了這個市場,靠著九十年代初期跟著秦明等人結交的各個娛樂場所和演藝公司的關系,開始成為華夏第一批幫忙攬活的“穴頭”,她經常騎著自行車到處拜訪各個單位,手里也有圈里許多藝人的電話,遇到資源就直接一個電話打過去:“這邊有演出,多少錢,在那里,來不來。”
就這樣,王晶花在這個圈子里扎下了根。95年開始正式轉行成為經紀人,手下第一名正式藝人就是陳道名。隨后又有不少藝人加入到王晶花的旗下,包括胡君、黎冰冰、任權以及港臺的劉佳玲。
王晶花和華宜兄弟的合作開始于2000年,雙方一個有資源,一個有藝人,在經過接觸后一拍即合。華宜兄弟成立了藝人經紀部,給了王晶花一個大展拳腳之地,許多知名藝人也因為雙方合作的原因紛紛加盟華宜兄弟。使得華宜兄弟在新千年初期成為華夏民營影視公司的翹楚
然而雙方的蜜月期很短暫,2004年,華宜兄弟和馮曉剛合作影片《夜宴》,其中主要演員是葛優、章紫怡、周訊、吳顏祖等人,而王晶花所掌管的經紀人部門卻連個主要配角都沒有撈著。
本來還沒什么,但是王忠磊的一句話如同火上澆油,將雙方矛盾激化了:“花姐那種‘保姆式’的帶藝人方式已經落伍,現在必須要實行藝人的制度化管理。”
這讓王晶花很是郁憤,找到公司總經理王忠軍大吵一架。從那時起,王晶花就動了自立門戶的念頭,藝人不能僅僅是影視公司的補充。她想要按照好萊塢的CAA、WMA那樣的模式來進行發掘、培養、包裝藝人。
在經過和海潤影視、橙天娛樂等幾家影視公司進行商議后,王晶花決定跟華宜兄弟攤牌。
“我決定辭職,這是我個人原因,因為太累想要休整一段時間。”面對媒體時王晶花是這樣解釋的。
在圈內,王晶花的口碑非常好,對待藝人如同自家人一樣照顧無微不至,甚至細微到一些“標準的配置”都要監督。而且公關、情商方面也都非常的好,在她手下的很多藝人,好多事情都不用操心。在媒體采訪華宜經紀公司的藝人時,紛紛表示會跟花姐離開。
這個消息在被媒體報道后,外界紛紛驚呼“王晶花掏空了華宜兄弟”。而華宜的王忠軍則是怒不可遏的懟道:“沒有誰是必不可缺的,掏空華宜兄弟?換成是我走了還差不多”。
-------------------------------------
燕京的是是非非對在北戴河拍戲的幾人影響不大,今天拍攝的是林彬和鄭媛媛兩人的戲份,一直有些心神不寧的于佳佳出錯好幾次才過。
吃晚飯時,秦喻專門將鄧朝和孫麗叫著一起寬慰她道:“我勸你不要這么為難。跟著花姐走就行了,你看看陳道名、胡君這些大咖都不擔心資源,你個小新人有什么好擔心的,他們稍微提攜你一把,你也能夠繼發展起來。”
“雖然我經常不在燕京,但是也聽說過花姐的為人,在圈里來說真的是這個。”坐在秦喻對面的鄧朝豎起拇指,然后對幾人說道:“有時候跟對人才是硬道理。”
“朝哥,我怎么感覺這句話是跟孫麗說的。”秦喻沖著坐在鄧朝身旁的孫麗捉狹的笑了笑,惹得對方拿起一把一次性筷子就砸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