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戲是以許三多的視角來展示軍隊真實的生活,但是全劇看下來你會發現劇中沒有一個人是配角,他們不是為許三多而存在。無論是成才、史今、老馬、伍六一、白鐵軍、高城、袁朗、吳哲……他們每個人仿佛都活生生的出現在這部戲里,即使沒有許三多這個主角,這些角色依然有他存在的意義。
這就拍的很真實,也很符合現實。每個人物表現的都很自然,他們對待許三多的態度只取決于許三多所處的環境和所做之事。
其實這部劇里的每一個人物,都可以寫一篇劇評,以后有時間我會繼續來完善他們,今天我們主要來講一下被廣大影迷關注最多的主角許三多。
在許多影迷的評價中都說道,現實中根本不會有許三多這樣的兵存在,因為部隊在招兵時,遇到這種兵一定不會招收。部隊里應該大多是白鐵軍、伍六一、李夢、薛林、甘小寧、馬小帥這樣的士兵。
其實導演已經在故事里向廣大觀眾講述的很清楚。在劇中,李夢曾經說過:“這樣的班在全國也沒有幾個”。同樣,許三多這樣的兵也是全軍都沒有幾個的。
為什么會選擇許三多這樣一個笨拙的士兵作為這部戲的主角?
這就要分析同樣作為主角的成才這個人。
成才和許三多是從一開始一直走到最后的兩個人,性格完全相反的兩個人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一個老實、善良、膽小,一個精明、自我、愛表現。反而這正是一個人的兩面性。
這兩種性格分別會如何發展呢?導演康宏磊非常巧妙的運用他的鏡頭語言,講述兩種性格的不同發展軌跡。
老實善良的那個,一開始一定走的很艱難,那是一個以年為單位的漫長過程,但到后面會越走路越寬,越走越高。再看精明自我那個,一開始就能副班長,拿上狙擊槍,自信很足,但慢慢的煩惱越來越多,一心向上卻越來越吃力,最終也許會被打回最初的環境。
所以說導演并不僅僅是為了表現一個孬兵的成長歷程,因為已經有不少這一類的影視劇出現,主角出身寒微,然后通過艱苦奮斗最終獲得成功的劇情。如果這部戲再這樣表現已經沒有太多意義,反而落入俗套,失去了它內在的深刻意義。
許三多是一個單純的人,除了笨一點,其它全是優點,無私,努力,拼搏,奉獻,關懷,堅持,專心,踏實……
用高城的一句話說:“我認識一個人,就他,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時候,他都像救命稻草一樣抓著,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家伙,他抱著的是已經讓我仰望的參天大樹了。”
而成才則不同。前期的成才不太招人喜歡,油滑世故、精明功利,會察言觀色、會來事。但是他反而是最真實的那個,如果說許三多的成長是從一個孬兵到一個好兵的轉變,那么成才的成長則是以個人為中心到集體主義的轉變,這種成長是來自于靈魂,來自于自我性格的打碎又重建的成長。
許三多有著老馬、史今、高城的一路幫扶,成才卻沒有這樣的心靈導師,他只有自己,所有的抉擇必須面對結果的檢驗才知對錯。
這部劇也許前面二十五集的主角是許三多,那么最后幾集主角就是成才。
當被老a放棄的他再次回到了三連五班這個絕境孤獨的地方,我不知道成才是如何挺過來的,他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競技狀態依然是全團最好的神槍手。他把五班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弄成全師外訓都想過來休整的地方。這我不知該用什么詞語形容成才的狀態,我震懾到了,我知此時的他不敗了。
洗盡鉛華方能風輕云淡,就連高城揭開他過去的傷疤使勁的羞辱他用以刺激許三多,他很平靜的應對,沒有言辭激烈情緒失控,只是淡淡的說他錯了悔了。
世上多數人都如成才,在得到與失去中不斷來回,最后熬不過去的,便成了心魔,而熬過去的,路就可以很長很長。
最后用成才被驅離老a時對許三多的話結尾:“我要回五班了,我要回去找我丟失的那些枝枝蔓蔓。”也許只有懂得放下,才真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