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前兩天的動作演排中,程曉東和自己的團隊摒棄了花里胡哨的花架子,設計了不少真刀真槍的交手動作。
秦喻飾演的姜午陽在這部戲里的動作戲份最多,比主角李蓮杰和劉德樺的都多。其中就包括姜午陽騎馬一路砍殺沖鋒,步戰的短兵接觸以及姜午陽、龐青云、趙二虎三人被太平軍包圍時,如何進行配合殺敵的動作。
而且為了區分兄弟三人的性格,姜午陽在程曉東的設計中,使用的也是小兵器,包括動作也是以近身戰為主。好在秦喻有著一定的功夫底子,曾經也拍攝過幾部功夫片,會騎馬,也會粵語,這就省了很大的麻煩。
看到這點,程曉東安排了自己的徒弟馬玉成專門給秦喻演示動作,自己則是給李蓮杰、劉德樺進行講解。
對于這個安排,秦喻和馬玉成溝通都沒問題,但是針對其中一個從馬戰轉到步戰的切換鏡頭有了一些爭執。
姜午陽的戲份里有一段從騎馬沖殺,到馬匹被絆倒轉為步戰的過程,秦喻提議可以一鏡到底進行拍攝。而馬玉成則是提出由武替來完成,秦喻只要在鏡頭切換時滾動一下,躲開對方砍過來的刀劍就行。
“其實這個動作不難,在馬匹前傾時,我向前一個翻滾就行,畢竟這個場地里馬的速度也不快。”
“秦生,按照當初的合同約定,我們還是建議使用武替。畢竟這個動作帶有一定的危險性,萬一受傷,就會耽誤整場戲份的進程。”雖然馬玉成對秦喻的提議很認可,但馬玉成還是出言阻止了。
類似這一類的動作戲份,都是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畢竟馬是一種生物,在摔倒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可控性。例如騎手腳纏在馬鐙上沒有及時抽出,或者是馬受到意外驚嚇沒有往預定的方向倒下。以一匹馬接近千斤的體重,任何一種情況的發生,都會造成演員腿部拉傷,輕則骨折,重則不好說。
而且秦喻的這場戲畢竟不是一對一或者只有幾人的小場面對打,可以及時施救。這第一場戲就涉及到了五百多人,光是攝影機就布置了八部,如果真的因為秦喻的逞強,而導致整個劇組停工,那對劇組、對秦喻來說,都是一件不太想看到的事。
看到兩人爭執,了解到情況的李蓮杰對秦喻說道:“秦喻,使用替身并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能不能完成其實不重要,對于演員來說,保護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拍攝那么多電影,好多危險動作也都是由武行的替身師傅完成。畢竟我們的本職工作還是完成戲份的拍攝,沒必要為了逞強耍帥。”
這樣的話,在現場估計也只有李蓮杰可以勸他,馬玉成是站在劇組的考量來進行規勸,李蓮杰則是站在前輩的位置,對他進行指點。
“謝謝杰哥。”秦喻不在糾結,替身就替身吧,大局為重,順道學習一下。
畢竟這種戰爭場面的戲份不同于秦喻以往拍攝的影視劇。
當初秦喻拍攝的《少年楊家將》也有戰場戲份,那時他飾演的楊七郎手中拿著長槍耍帥,一個橫掃千軍,就會有一排敵人倒飛出去。
而程曉東給這部戲設計的動作相對樸實,也不像他以前的電影里的動作設計那樣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