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喻曾經見過不少給外國人做翻譯的華人,好多翻譯在從事這份工作時,會不自覺的將自己當成服務對象的仆人,而對自己的同胞卻趾高氣揚起來。仿佛他們跟著這些外國人站在一起,就可以高人一等似的,拿鼻孔看人。只是他們的這份作態反而更讓國人看不起他們,用華夏有一些非常具有貶義的成語如“狗仗人勢”、“狐假虎威”來形容他們。
其實外國人并不一定需要有一個這樣的“仆人”,他們有些人反而更看重翻譯者本人的基本素養。就如同羅茜服務的這兩名老外,在聽過羅茜的解釋后,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兩人非常誠懇的跟小販道歉,搞得小販微微有些尷尬,急忙從攤位上拿出兩個小文玩把件送給他們作為留念。
“Thanks,thanksverymuch!”兩位老外對秦喻和陳景輝也表示感謝。
“不用客氣,華夏是禮儀之邦,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只是他們表達歡迎的方式有些激動,兩位不用在意。”秦喻用美式英語幽默的回復了他們一句。讓兩人興奮的給了他一個擁抱。
這兩人的其中一位秦喻看著有些面熟,只是思索了一下,好像還真沒有見過。不知道是不是在什么雜志上看到過。
“秦哥,今天真的謝謝您了。”羅茜跟著兩名外國人一同給秦喻致謝,如果今天這兩個外國人被小販攻擊,那么她的這份兼職工作肯定泡湯了。
“沒關系,應該的。”羅茜的致謝打斷了秦喻的思索,對她表示不用客氣。剛剛羅茜的翻譯秦喻聽得真切,他也為這丫頭的懂得分寸而稱贊不已。
中午為了感謝馬未督和陳景輝兩人,秦喻做東,在距離琉璃廠不遠的香爐營胡同,找了一家不錯的私房菜館。在和馬未督說起這件事,馬未督也忍不住感慨:“每一個行當都要懂規矩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一共就仨人,秦喻招呼馬未督上座,自己坐在他右手,對他問道:“聽說馬爺您這邊要上百家講壇了?”
“是的,央視的一個老朋友找我,準備讓我上去講講。”馬未督自矜道:“我這還沒有想好要講什么呢。”
“老馬,我看你就可以專門抽出來一期講講這規矩。”負責點菜的陳景輝,將菜單交給服務員后,對馬未督建議道。
馬未督點點頭:“現在這個社會,就是懂規矩的人太少了。就拿上次蘇富比秋拍賞鑒會來說,當時有一個明代宣德年的青花大盤,底價都要接近一千萬。我剛坐那兒,帶上手套準備看呢,這時一雙大手從我這腦門后面伸了過來,就這樣連個手套都沒帶,就將它拿起來了……”
馬未督深諳老燕京人的那份侃大山的功底,說話不疾不徐,時而還帶著一些手勢比劃,只用幾句話就將秦喻他們給吸引住,聽到精彩處,秦喻都忍不住驚呼:“哎呦,這么不懂規矩,這要是碰到了算誰的。”
“是呀,我有經驗呀,所以我就這樣低著頭,舉著手,一動不敢動。”馬未督一邊比劃,一邊繼續說道:“當時我對腦袋后面的人說道:這位先生,您還是把它放到桌子上看,不然著脆了算誰的。后來你猜他怎么說的?”
“怎么說的?”不光秦喻好奇,就連陳景輝也好奇的看著馬未督。
“當時這哥們說了一句:不就是一個盤子么,我又不是買不起。”馬未督繼續說道:“我當時就給他說:這個盤子一千萬起拍,成交價最少一千五百萬以上。后來這小子聽到這價,立馬小心翼翼的將這個盤子放了回去,我看他走路的腿都軟了……”
以馬未督的閱歷,從來不缺少飯桌談資,作為京圈大佬,他對于秦喻的背景了解不少。對他也沒有托大,而是當成平等對待,臨了還丟了一張請帖給秦喻。
4月28日,馬未督的“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正式更名為“觀復博物館”,讓秦喻有時間的話可以過來參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