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雖是儒門弟子不假,但在儒門中并非真傳,身份并不高。
而今的天下王權至上,而把控朝局的則是門閥世家,儒門修道歷來講究出世,只有在紅塵中才能煉就一顆道德文心。
楊錚即將成為晉國公世子,二人皆巴不得能與其結交。
甘盈見楊錚居然只邀請兩個師兄,壓根沒打算邀請她一起,頓時不樂意了。
“怎么,楊公子還在記恨小女子?”
一下子從本小姐變成了小女子,口氣中滿是幽怨,甘盈這微妙的變化,頓時令旁邊的三個同門為之側目。
“豈敢?楊某只是不想有什么誤會而已。幾位,請吧。”
楊錚笑了笑,當先朝著新野城走去。
幾人連忙跟了上去。
楊錚邊走邊與唐瑜和郁靈秀閑談,套著近乎,借機向他們探問一些儒門修煉的事情。
那日滅了王嶠,楊錚從他落下的東西里,得到了一些儒門的修煉之法。
事后瀏覽了一番,頓覺眼前一亮。
儒門尊孔子為教尊,所修所學也以儒家經典為依據。
在儒門弟子間流傳最廣的當屬《浩然養氣篇》,上至掌門,下至普通弟子,幾乎人人修習此法。
楊錚對儒家的經典自然不陌生,瀏覽此篇后,多有所悟,不過并未修煉養氣之法,而是摘選了其中蘊養文心之術。
此術神奇,能凝文心,文心凝出后,可以提升修煉者的記憶力和悟性。
這段時間抽空練習,楊錚發現的確有一定的功效。
他本就擁有了過目不忘的本領,悟性也因靈魂融合之故十分強大。
不知不覺間,已蘊養出了文心。
不過,他并不清楚自己的文心境界到了何等程度。
楊錚雖是秀才身份,但并非儒門正統弟子,二人哪知他會通過偏門看了儒門心法,而其所問,也不過都是些無關傳承之事,因此也沒有什么防備,一股腦就把楊錚想知道的告訴了他。
楊錚這才知道,原來那王嶠,雖是儒門掌門弟子,但資質卻實在不咋地,居然連文心都還沒有蘊養出來,因此尚無法修煉儒門術法,只能借助修煉出的浩然法力,施展最為低級的浩然劍氣術。
儒門術法以戰詩為主,也就是借用文心口誦詩詞,以詩詞之句,化浩然之氣為刀劍進行攻伐對戰。
這到是有點意思了,不就是打嘴炮么,想想都覺得帶感。
不過可惜,自己先前所引柳永的詞作雖美,卻不能用來當做戰詩,只能用作領悟境界,乃屬提升文心文氣的悟道詩。
當然了,楊錚并無興趣修煉儒門心法,不過只是對儒門的文心感興趣而已。
他很清楚自己的修道方向,秉著若是能多一種防身對敵的手段也無不可的原則,偶爾研究一下儒門術法,楊錚也不覺得會對自己的巫道有什么影響。
畢竟,楊錚腦子里倒也裝了不少前世記憶的詩詞,其中便有一些適合當做戰詩。
不用豈不是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