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他甚至不惜犧牲了自己四個女兒的幸福。
原以為長女入宮配了當朝太子,次女嫁給齊王,三女下嫁北疆而今的大帥丁開山,四女與當朝宰相大公子聯姻,便可保楊家一門,無論遇到何種情況,都能立于不敗之地。
哪能想到朝廷對他們楊家,依舊非常不放心,處處提防不說,現在很可能已經在暗中開始布局,要徹底瓦解楊家的勢力。
老國公當年收的幾位義子,這些年雖身居高位,手掌權要,但近幾年,以先后有幾人被朝廷不動聲色的賦閑擱置,唯一還在撐持的,就只剩下荊州鎮南大將軍黃審良了。
北疆的袁超,雖然還執掌兵權,但卻在丁開山帳下效力,未來究竟如何還不好說。
而那丁開山則屬于六公之中燕國公胞弟,丁家跟楊家雖是世交,但涉及到各自利益,尤其是在面對朝廷的時候,卻絕不會站在楊家這邊。
別看楊明安這些年當晉國公風光無比,但實則是有苦自己知。
“侄兒十幾日前拜會儒門掌門時,他曾問過侄兒此次入京將何去何從,侄兒回答了他八個字,‘相機而行,順勢而為’。侄兒覺得,楊家目前也當如此,不知大伯以為如何?”
楊錚沉吟著看了楊明安一眼,不疾不徐的說道。
雖然他自己跟楊明安沒什么感情可言,但雙方乃是真正的血親,這一點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他和楊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真實的想法,也無藏著掖著的必要。
“‘相機而行,順勢而為’?”
楊明安雙眸微微一凝,緩緩捋須,露出沉思之色。
“若無機會可行,無大勢可為,又當如何呢?”
“總不能坐以待斃吧?沒有機會就創造機會,沒有大勢就想辦法凝聚大勢。古今但凡成事之豪杰,哪個不是善于制造機會,并凝聚大勢之徒?我輩何須抱殘守缺?”
楊錚淡然說道。
楊明安聽到這話,雙眸瞬間一亮,撫掌大笑。
“此言大善!看來把楊家交給你,才是最明智的選擇。本來伯父是屬意玄鑄那孩子的,但那孩子聰慧有余,機變不足,慮事也無你這般大膽開闊。”
楊明安頗為贊賞的看著楊錚,不過,這話只怕也只是一番鼓勵說辭而已。
畢竟,楊錚才剛被楊家接回,究竟是真龍,還是草蟲,現在還無從判斷,須得繼續觀察,方能最后定奪。
而楊錚對此也不甚看重。
他之所以被老國公說動回歸楊家,所看重者不過是楊家的底蘊。
只要能在修煉一途上讓他更進一步,楊錚不介意登上楊家戰車,并順勢而為,推動一把。
若楊家將來真敗落了,而自身也擁有足夠的實力的話,他同樣也不介意出手幫助挽回,但也就僅此而已。
他不會把自己的前途全賭在楊家這輛戰車上,說他自私自利也好,冷漠無情也罷,但他的前途和命運,只能掌握自己手中,誰都不能決定。
“今日楊家只派了蕭疏狂和幽燕鐵衛去迎你,卻并未派出一個楊家弟子出面,你應該能明白其中的深意吧?”
楊明安想到一件事,怕楊錚心中有誤解,對楊家生出嫌隙,溫聲笑問道。
楊錚點了點頭。
“楊家既然已站在了風口浪尖,讓外人多想想也好。”
也不知這主意是老國公想的,還是楊明安出的,的確很高明。
楊家沒有弟子出面,卻又出動了老國公以前的貼身鐵衛,這就給人一種假象,似乎楊明安對楊錚的進京有所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