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北城守軍大營的帥帳內,一名身穿錦衣,小臉面無表情的十二三歲少年,把一封手書,親手遞給了帳下站著的兩名魁梧將軍。
這少年雖然看起來十分稚嫩,但小臉上卻又帶著與年齡極不相符的成熟。
他正是楊錚同父異母的弟弟楊玄鑄,也是負責坐鎮江南,調度忠誠于楊家的將士的主腦。
大魏皇室與楊家徹底決裂之后,楊玄鑄這顆原本有明轉暗的棋子也失去了意義,漸漸走向明面。
原本與楊玄鑄聯姻的東昌侯,也找了個借口,撕毀了婚約,如今在襄陽守軍大營內,明面上,所有將士雖然都屬于朝廷統轄,但實則暗地里,卻涇渭分明的分成了兩個派系。
一派由楊玄鑄在調度,另一派則由東昌侯在管轄。
這段時間以來,東昌侯一直在秘密派遣手下偏將,秘密分化拉攏終于楊家的將士,不過卻是收效甚微。
楊玄鑄年齡雖小,但無論是心智還是城府卻都非常成熟,暗中一直在按照老國公的部署,牢牢掌控著襄陽守軍的兵權。
不得不說,楊玄鑄這個自小便一直跟在老國公身邊的孫子,已得了老國公七八分真傳,在權謀和統帥方面,的確要比楊錚這個大哥更擅長一些。
帳下站著的兩名魁梧將軍,一個長著濃密的絡腮胡子,看年紀在四十上下,刀眉虎目,不怒自威,另一個則修著美髯,面如重棗,眉峰突出,站在那里,如同一座,有種如山般的氣勢,自然而然散發出來。
從楊玄鑄手里接過手書密信的,是哪個絡腮胡大漢。
他雙眼在手書上掃了幾眼,頓時露出吃驚之色,不解的看向少年。
“少帥,你確定,這是義父親手下達的命令?該不會是偽造的吧?”
不怪他如此的吃驚,手書上,老國公竟命令他們,放棄襄陽,撤回北疆晉地。
這實在是太兒戲了,根本不像是老國公能作出的決策,也難怪他無法相信。
這兩位將軍,皆是老國公的義子,絡腮胡子叫黃審良,原為鎮南將軍,荊州軍統領;美髯的中年叫孟義,是從蜀中調過來的大將,專職負責輔助楊玄鑄統領楊家兵馬。
孟義沒開口,但眼睛卻也一直在看著楊玄鑄,等著他的看法。
“義叔也是這么認為的么?”
楊玄鑄看向孟義,征詢道。
“這命令肯定不是爺爺下的,我才應該是大哥。”
楊玄鑄又補充了一句。
黃審良一聽這話,臉色忍不住的微微變了變。
楊玄鑄的大哥,那不就是現在的楊家世子,未來的楊家之主么?自己這般懷疑,豈非……
想到這些,黃審良額頭浮現出一些細密的冷汗,偷偷看了楊玄鑄一眼,又看向孟義。
“嗯,其實沒什么好猜測的。公子此舉,無非是想看看,哪些人到底真忠于楊家,哪些人是見風使舵之輩而已。”
孟義淡淡的說道。
黃審良恍然的點了點頭,心道原來如此。
“孟二哥,那依你之見,我們該當如何?莫非真要舍了荊州這來之不易的大好之地么?”
“少帥,依你之見呢?”孟義看向楊玄鑄。
楊玄鑄面無表情道:“當然回去。大哥有命,我這做弟弟的,無條件執行。”
“難道少帥沒有其他想法么?”孟義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