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這么問,是因為他從李小山剁個蒜蓉,都這么有耐心,搞出這樣的花樣,看出李小山應該是挺閑了。
忙的話,誰踏馬有閑心這么剁蒜蓉?還先切片、后切絲?
李小山隨手拿來一只白色圓盤,將砧板上剛剛剁好的那些蒜蓉,一把鏟進盤中,收拾砧板衛生的時候,微笑點頭,“嗯,差不多了,再切幾個小米辣就行了,要現在上鍋底和燙菜嗎?”
徐同道笑容不變,“嗯,上吧!為了試得準一點,我今天中午一口飯都沒吃,就吃了一個蘋果,肚子已經很餓了。”
“好!你稍等啊!”
李小山說著,迅速拿了幾個小米辣放在案板上,一陣跳刀之后,便全部切成一個個小圈。
……
他做火鍋湯底的時候,徐同道也沒離開廚房,就站在不遠處含笑看著。
看他在早就準備好的銅制火鍋中,放入姜片、蒜粒、大蔥片、小蔥段、紅棗、枸杞、當歸、酸菜、冰糖、新研究出來的火鍋底料、味精、泡椒等物,又看他揭開一個半米深的不銹鋼大桶桶蓋,從桶里舀出乳白色的一勺勺高湯。
不銹鋼桶蓋揭開的時候,徐同道嗅了嗅鼻子,聞到濃濃的骨湯香氣。
很純正!
以他那幾年做廚師的經驗,這種骨湯香氣他一聞,就知道這骨湯真正是各種骨頭吊出來的高湯,而不是很多火鍋店都喜歡用的各種添加劑勾兌出來的假貨。
李小山將這份鍋底端出廚房的時候,徐同道出于好奇,走過去,用長柄大勺在不銹鋼湯桶里撈了撈。
他發現桶底有不少骨頭。
有豬骨,也有很粗的牛腿骨,還有雞架骨,以及三條用白色沙布包裹好的大鯽魚。
吊高湯他也會。
一般的小飯店,不存在吊高湯這個程序。
因為小飯店走的就是物美價廉路線,用高湯的話,成本就呼呼地往上漲,菜肴的定價就沒法維持在低價。
否則鐵定虧本。
但大一點的飯店,講究口碑的飯店,就普遍喜歡用高湯給菜肴調味。
說得更久遠一點——在以前沒有味精和雞精的時代,廚師給菜肴調味的最主要手段,就是各種秘制高湯和醬料。
當然,用高湯最多的,還是火鍋店。
但最喜歡在高湯里作假的,也是火鍋店。
沒辦法,火鍋店大部分也是走的平價或者低價路線,真用實打實的高湯,那利潤就薄了,虧本也有很大可能。
徐同道……要不是他那正在裝修的西門一品火鍋店,在水鳥市人氣最旺的大通美食街,要不是因為那里每天都有充足的客源,他也不敢在自己的火鍋店里,用貨真價實的高湯。
這玩意實在是太費錢了。
……
李小山給大家調了兩個火鍋湯底。
一份是紅湯鍋底,一份清湯鍋底。
另外,他還準備了十幾種燙菜,像雞翅、火腿腸、羊肉卷、牛肉卷、豆皮等等,都有。
除此之外,他還親自詢問每個人的口味,親手幫大家調制適合每個人口味的味碟。
等他味碟都調好的時候,兩個大銅鍋里的湯底,也正好被炭火燒沸。
葛良華早就給大家準備好白酒、飲料。
李小山站在一旁,伸手示意,“各位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