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在徐家的新樓前面停下。
徐同道等人紛紛從車上下來,徐同道抬眼看了看自家的新房,這棟樓建好后,他還是第一次回來。
四層高的白色小樓,在徐家村絕對是最高的。
白色的圍墻,圍墻里面有一排細竹,從圍墻外面都能看見。
圍墻外有幾個停車位,圍墻上開的院門,是古徽州的風格,院子里的四層洋樓,說是洋樓,其實也結合了古徽州建筑的風格。
每一層都有黑瓦雨檐,窗戶也是木質的,但也與玻璃結合。
算是新中式風格的樓房。
整個樓房的造型呈一個倒置的“凹”字型。
不過,左右兩邊的高度只有兩層。
所以從正面看,這棟樓有高低的層次感。
看著就賞心悅目。
妹妹葛玉珠已經迫不及待去拿鑰匙開院門,是的,這房子因為不常住,沒有安裝電子門鎖。
徐同道落在大家后面,隨著大家走進院子,此時他們家附近,已經有不少人在看熱鬧。
徐同林的父親徐衛國小跑著跑過來,跟徐同道等人打招呼,滿臉笑容。
徐同道也連忙伸手和他握了握,邀請徐衛國進院子,這房子他們家平時不住,暫時是交給徐衛國幫忙照看的。
比如平時找人每隔半個月,給房子內外打掃衛生,比如經常幫房子打開門窗,通通風什么的。
徐衛國是徐同林的老爸,而徐同道和徐同林是把兄弟,所以房子交給徐衛國照看,徐同道很放心。
一樓的大廳很寬敞,一樓四間房的空間,全部打通,變成一個超大的客廳。
寬敞得足以讓興奮的徐安安、徐樂在客廳里撒歡似的,跑來跑去。
當然,大廳里也是分了功能區的。
有擺著一組沙發的會客區;有擺著供桌的香爐區,那里擺著徐同道爺爺、奶奶以及父親的牌位,牌位前面有一只銅香爐,徐同道等人剛回來,母親葛小竹就找了一把香點燃了插在香爐里;還有用餐的用餐區。
徐同道從小習慣了在堂屋吃飯,這次蓋房子,就將用餐區與客廳并在一處。
反正空間足夠寬敞。
院子里栽種了不少花草樹木,還鋪了鵝卵石,挖了一個淺淺的魚池,池中有假山,池底也鋪滿了鵝卵石,不到三十公分的池水中,還養了一些錦鯉,池水表面漂浮著一些浮萍。
對這個院子的效果,徐同道今天雖然是第一次來,心里卻是很滿意的。
感覺比他在天云市、竹絲苑的別墅還漂亮、愜意。
其實,重生前,他就覺得城市化的發展,并不宜居。
城市化,就是在集中舉國的人力、財力,去供養一座座城市。
那一座座城市發展得越好,農村就必然會越發凋敝。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即便是現在他成了全省首富,他依然不喜歡城市里的生活。
明明國土面積全球第三,卻非要把人都往城市里逼,讓那么多人擠在面積有限的城市里,去互相競爭、傾軋。
他記得自己重生前,徐家村里平時已經見不到一個正常的年輕人。
除了老人、孩子,就是寥寥幾個沒出去上班的婦女。
那樣的農村,已經看不到前途。
當然,作為一介平民,他在這些方面有再多的感慨,也沒什么卵用。
在國家大勢面前,他這個一省首富,也只能順勢而為,改變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