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隱子似是看穿了他的想法,就道:“這秘境,說實話,與五步之桃源還是十分相似的,畢竟幾大宗門,各自皆有秘境,而每一個秘境都很是廣闊,有山有水,甚至那崆峒秘境中,還有一片海洋!如此地貌,想要從外界攝取,那必然會留下跡象,所以……”
頓了頓,他一字一句的道:“秘境,其實也是憑空而生,從無到有,化虛為實!”
化虛為實!
對這個詞,陳錯卻已有截然不同的感觸,因為他注意到,在踏足了長生之境,觸摸到了更高層次的斗爭和人物后,這四個字就反復上演。
“不過,桃源源于一人,是吾輩追道求索,到了這天地極限后,另辟蹊徑,將心中底色衍生為一方天地,其實演繹的是心底風景,近乎夢境,因此能一念真實,一念虛幻,能在身邊展開,亦可收攏心底,更能隨念而動,但并不穩定,和秘境何等與外界一般無二的小乾坤,是截然不同的。”
“一念真實,一念虛幻……”
陳錯當然不會忘記,夢澤之中尚有桃源碎片,隨著自己的境界提升,已到了能夠參考探查的時候了。
不過,這并不妨礙他去了解更高層次的玄妙,這樣日后創建自家桃源之時,亦能更有針對性,更不要說,這件事還牽扯到師門、師父,更令他格外掛心。
于是,陳錯干脆問道:“這些又與宗門根基有何關聯?莫非這宗門秘境,乃是多人桃源?源于多人?便是傳聞中的洞天福地?”
“是了,你小子自然是知道洞天福地之說的,這倒是省事了。不過,你也有理解出現偏差的時候,我說桃源源于一人,非說的是秘境源自多人,而是指……”言隱子挑了挑眉毛,抬起手指了指頭上,“這秘境不光源于人,亦源于道!”
陳錯順勢抬頭看去,入目的正是懸于天上的兩顆太陽。
道日!
“所謂道日,便是天道法則的顯化!”
言隱子正色道:“眾人修行,循著往人所開辟之道路,日日錘煉,待踏足五步,能飛升世外之后,便可截取所循之道,成就自身,融入自身之桃源!”
“道日,是天道法則的顯化?”陳錯眼中閃過精芒,“便如修真道、元始道、香火道這般的天道?”
“正是!”言隱子點點頭,“道路崎嶇,人各有所獲,凝聚為日,種在桃源,這桃源承載了天道法則,才能逐漸完善,循著法則變化,從此脫出藩籬,越發真實,待得法則凌空,照耀各處,便如朝日初升,穩固大地,可謂福地!”
他壓低聲音:“這就是第六步,引道辟地!”
“六步辟地!這個地,原來是如此開辟!”陳錯抬頭看天,“那咱們太華秘境的兩顆道日,意味著此處凝結了兩種天道法則?”
言隱子點點頭,道:“能引入幾種天道,其實看各自本事,融入的越多,道日自然越多,這福地也就越發穩固,更增色澤,能衍生萬物,聽說若有三日凌空,甚至能有仙靈伴生,令福地之廣大,堪比外乾坤!”
“天之道,效法乾坤,本身就是對天地萬物的總結,而大日蘊法,是人所領悟的小成之道。”
顫顫巍巍的聲音,從前方傳來,道隱子不知何時,已經又睜開了眼睛,他看著兩個弟子,笑道:“但這些道,其實是前人總結,后人循之,是拾人牙慧、東施效顰,總歸還是外物,是死物;唯有明了自身,以心映月,在福地中留下心月,方可稱洞天!”
他抬起手,指著道觀之外。
“太華秘境,本就是一處洞天,乃是吾等祖師所留,祖龍絕地天通后,赤精祖師不知去向,以至太華之月斜落而不知去向,從此失了洞天根基,越發衰退,在太清之難后,終于積重難返,行將崩潰……”
道隱子深吸一口氣,笑道:“為師不忍宗門淪落,便舍門外牽絆,封本命之劍,三十年成就第六步,以自身之福地,融入太華之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