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學校的第一個夜晚,504的晚飯是哈木的熱牛奶泡馕餅,搭配碎羊肉,外加茍立明帶來的鹽城阜寧大糕,于濤帶來的如皋火腿,以及許安陽行李箱里的溧城筍干。
四個人,每人一點家鄉特產,湊起了宿舍的第一頓晚餐。
許安陽是吃過見過的,工作后有了錢,世界各地的美食,米其林餐廳他都嘗過。
這一頓許安陽吃的很滿足,他覺得比吃過的米其林餐廳都要棒。
米其林餐廳一小盤的量實在太少了,好看是好看,就是吃的不舒服。
吃飽喝足,許安陽開始各宿舍串起門來。
五樓從501到508,六樓的601到605,都是社會科學學院的男生。
這一屆的大一新生,除了他們之外,全都被安排住在新建的宿舍樓里。
他們如同被流放到邊境的守夜人,一如社會科學學院在整個華工的地位。
作為弱勢專業,畢業后大伙兒沒什么聯系,不像理工科在各自的領域都形成了傳幫帶的關系。
國防軍工類的專業自不必說,南京各大研究所都有華工子弟的身影。
其他諸如電子通信,計算機,汽車機械等,在一些行業頂尖企業都能找到華工校友。
而人文社會類的學科,本來就業面就窄,南京的各級機關,文化、金融類企事業單位,都是南大畢業的居多,占了半壁江山。
剩下的屬于東南、南師,乃至河海、南財經等等。
華工的文科生就在等等里面。
許安陽后來工作時,想在同行業找個搭把手的同校同學都找不到,全TM是南大、南財的。
少了校友這一層關系,在資源、人脈為核心的金融行業,就少了很多助力。
對此,許安陽在工作時一直引為憾事。
不過在他當上行長的奮斗歷程中,還真多虧一個老校友的幫忙,抬了一手,才順利登岸,讓許安陽充分認識到校友關系的作用。
許安陽一邊串門,和“還不熟悉”的同學聊天打屁,一邊腦子里想著未來的事業規劃。
他未來的走向肯定是改變了,不會再按部就班畢業,考銀行,從基層干起往上爬。
他需要創立自己的事業。
但實話實說,從創業的角度來看,2008年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年份。
雖說這一年全球金融危機,老美帶頭大放水,全世界將迎來新的一波財富分配高峰。
可許安陽現在是個大一新生,有什么資格參與到這次財富分配中?
這可不是**十年代,不管什么學歷,膽子夠大,想法夠多,支個攤就能開啟創業生涯。
2008年正好是改開30周年,中國已經度過了野蠻生長期,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在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發展宗旨從又快又好,變成又好又快。
就算許安陽滿腦子新時代的藍圖,暫時也沒資源和方法將他們實現啊。
所以還是要和穿越前工作一樣,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來。
比方說,先賺他一個億?
這牛皮可吹的太大了,錢真不是那么好掙的,尤其是開局一個碗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