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打開一看,標題、副標題、概述、市場分析、行業分析、數據分析、商業前景、操作模式、盈利模式等等一應俱全,有一本雜志那么厚。
更讓他驚訝的是,里面竟然有財務方面的各類圖表,來為他的商業計劃做數據支撐。
吳漢超翻了好一會兒,道:“這都是你寫的?”
“是啊,上次吃完飯,我晚上抽空寫的,反正我不用訓練,比較閑。”
“這些表…這些分析…”
“害,這些東西不就是暫時糊弄一下評審么,難道還能分毫不差的預測?創業都是這樣,有個想法,然后一步步做,見山鉆洞,見河搭橋唄。”
吳漢超看許安陽的眼神變得越發復雜起來,人和人的差距真的這么大嗎?
吳漢超本來還想讓許安陽看看自己的計劃書,這下好了,別看了。
就是大學畢業論文和小學生作文的區別。
其實吳漢超的軟件知識水平是很強的,但寫商業計劃書并非他的強項,當然沒法和許安陽比。
許安陽當初在銀行,一些中小客戶找銀行貸款融資,各類商業計劃書看的那叫一個多。
還有給大企業授信,寫客戶調查報告,需要全面了解客戶和整個行業的狀況。
像互聯網行業并非許安陽的強項,一些內容都是他憑一些記憶和文章拼湊出來的。
如果讓他創業搞Led屏生產、房地產開發、新能源或者石油化工,他寫的東西能讓吳漢超根本看不懂。
可惜這些都是重資產、密集資金的行業,他一個大學生壓根沒希望搞。
翻看完許安陽的商業計劃書,吳漢超覺得資金申請絕對有戲。
“這次創業資金申請,一共有三個檔次,一等可以拿到10萬元,二等5萬元,三等是1萬元。你這個商業計劃,我覺得拿個10萬元的不成問題!”
“難說啊,畢竟臨時更改商業計劃,評委會那邊不知道會怎么看。而且學校的政策扶持考慮的并不單純是商業效果,里面會摻雜很多其他因素。對了,評委組的老師你認識嗎?”
許安陽考慮問題顯然比吳漢超更加周到。
“有一個是計算機學院的老師,我認識,還有一個創業中心的白主任,一個經管學院的管超群教授,機電、彈道、材料也有,一共六個人。不過牽頭的是學校辦公室副主任,姓朱,加他七個。”
進入終審的這些創業計劃,每個都可以獲得資金扶持,至于多少就要看專家評審組的決定了。
1萬塊和5萬塊的差別還是挺大的。
“計算機的老師那里,你先去好好溝通一下。”
“嗯,那個老師是我的創業指導老師,我想他會支持我的。”
“其他老師嘛,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我來想想辦法吧。”
終審會就在下周,許安陽要考慮兩個問題,一個是在終審會上拿到更高的名次,獲取更多的資金扶持;二一個就是考慮一下企業的股權結構、運作架構問題。
這個問題吳漢超始終沒有和許安陽談。
許安陽知道,并不是吳漢超留心眼,而是他根本就不懂。
合理的股權分配和運作架構,對創業企業的重要性不亞于資金、技術和政策扶持。
許安陽見過太多死于內部斗爭的公司企業了,同樣的錯誤他可不想犯。
毫無無疑問,他要拿到絕對的控制權。
但問題來了,錢從哪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