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別別,您老可千萬別這樣。”
“是啊,都是家鄉人,這有什么好謝的?”
目送祖孫攙扶著進了小區,韓曉武這才發現自己臉上濕漉漉的,生怕人笑話,忙掏出紙巾擦干。回頭看看,見看熱鬧的居民還沒散去,正打算問問誰家沒填過創文問卷,一個陌生的本地手機號打了進來。
“您好,請問您是?”
“曉武,我是西塘鎮張小云!不好意思,剛才在開會,沒看手機,沒及時回復。等看到群里信息,正打算給村里打電話,嬋娟在群里說已經聯系上了。”
“張鎮長,該說不好意思的應該是我,明知道您忙,還為這點小事麻煩您。”
“別見外,一個電話的事,有什么麻煩的?再者葉部長都說了,這也是統戰工作。只是今天實在不巧,你加我艾特我的那會兒,我正在會場講話,沒幫上忙,抱歉啊。”
“張鎮長,您……”
“好好好,不說這些了,我們周五晚上見,到時候再細聊。”
“行,您先忙。”
……
掛斷海歸副鎮長的電話,干正事。
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話一點也不假。
剛才只是幫著發了幾個微信,打了幾個電話,真是舉手之勞。可在圍觀的大爺大媽們看來卻像辦成了件了不起的事。再請大爺大媽們幫忙填寫創文問卷,人家不但不反感,反而一個比一個積極,熱心的甚至主動提出帶一張回去給沒填過的鄰居填,填好后她們會幫著收回交給樓棟長。
韓曉武忙不迭表示感謝,感謝完趁熱打鐵問:“王阿姨,您知不知道六號樓前面花壇里的菜是誰家種的?”
“知道,老鄰居個個知道,不過這件事不太好說。”
“怎么個不好說?”
王阿姨回頭看了一眼身后,擠出個神秘莫測的笑容:“小韓,你跟那個老太太打幾次交道就曉得了,那個老太太固執著呢,我們這些老鄰居誰都不敢招惹她!”
“她的子女呢?”
“她正常一個人住,兒子在外地,女兒好像在安海,具體住哪兒我不清楚。”
“知道了,謝謝王阿姨。”
“又沒幫上什么忙,有什么好謝的,我該回去燒飯了。”
“王阿姨再見。”
樓棟長老張心里清楚得很,那個老太是塊難啃的骨頭,陪著韓曉武邊往停車棚那邊走,邊給他打預防針:“小韓,實在不行就算了。安海這么大,要檢查的地方那么多,不一定會來我們這兒。”
韓曉武掏出車鑰匙,回頭道:“上面的檢查組和督察組不一定會來咱們這兒,但街道和市里的檢查組肯定會來,而且會來檢查很多次。”
“可這事確實不好辦,說到底不就是在花壇里種點菜嗎,多大點事!”
“張叔叔,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也怕小題大做造成矛盾,可這事我說了不算。現在創文是市里的頭等大事,我是剛來的,沒什么發言權,但聽主任她們說,市里為了創文,上上下下已經整整忙活了兩年,不知道投入了多少人力、財力和精力。要是因為咱們這兒出了紕漏,沒能評上全國文明城市,包括張主任、許冬梅和錢裕敏在內的那么多人不就白忙活了?”
老張低聲問:“照你這么說,這菜一定要拔掉。”
韓曉武苦笑著點點頭:“不但要清理,清理掉之后還要趕緊補種上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