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去漢武,那就找點事做做,不能呆在家里干著急。
想到街道剛通知各村居取消休假,韓曉武趕緊給張莉莉打電話,請求再次上崗。本打算在新房子過年的老韓,看了會兒電視覺得沒意思,干脆帶上老伴和剛收拾好東西的侄孫女兒回老家。
之前信誓旦旦地保證回去之后不聚會、不找牌友摜蛋,但韓曉武對他的保證深表懷疑,只能委托侄女監督。
大年三十,在機關上班的公務員都放假了社區卻不放假,姐妹們心里不可能沒怨言,但現在卻顧不上發牢騷,因為兩部電話響個不停,街道工作群里也不斷有新消息。
“不好意思,幼兒園什么時候開學,我們跟你一樣不清楚,只知道要延遲,至于延遲到哪天我們真不知道。你和孩子這會兒在什么地方,南湖啊,按照上級的最新規定,回來肯定是要居家隔離的,至少居家隔離十五天。行,你們考慮考慮再訂票。”
“你好,能不能下高速,這個我太不清楚。你戶口是什么地方的?只要是我們安海人應該可以回來,要不這樣,你留個電話,我幫你問問,問清楚之后再給你回復。”
已經去了外地的那些人擔心回不來,尤其擔心回來晚了居家隔離十五天會影響孩子開學,還有預訂了今明幾天車票甚至機票的居民,想出游又不敢,取消行程又覺得遺憾,全在打電話咨詢。
童江昆和李亞娟邊接電話邊做記錄,忙得焦頭爛額。
許冬梅則遇到一個更棘手的問題,片區的一個老人生病了,人民醫院現在又不收治普通患者。人家找到她,她這個網格長又不能不管,只能打電話問街道。
王小芹和張莉莉正在外面巡查各小區的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張裕敏剛去超市幫居家隔離的人員買菜買生活日用品了。徐斯敏一樣沒閑著,正同衛生室的醫生及社區輔警一起去落實早上剛從外地回來的一戶居民的居家隔離措施。
見許冬梅一邊打著電話,一邊指著電腦邊那一疊剛打印好的居家隔離告示,韓曉武反應過來,趕緊拿上告示和膠水去各小區門口張貼。
光中央廣場就兩家,在保安的幫著下貼到樓道的公示欄里,想想又叮囑道:“小徐,趕緊在業主群里解釋一下,跟業主們說明情況。這兩家不是從漢武回來的,也不是從北湖回來的,只是應上級要求,同時考慮到孩子過完年后上學,一回來就主動跟社區報備,主動要求居家隔離的。”
“還主動要求隔離?”
“不隔離不行,一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二是學校好像發了通知,從外地回來的孩子全部要隔離,沒有我們社區出具的居家隔離證明,等過完年孩子上不了學。”
“好的,我這就跟業主們說。”
“趕緊說,不說清楚很容易引起恐慌。”
“知道了。”
……
幾個小區貼完,趕到自己的片區,在門口值班的已經換成了王阿姨。
她不知道從哪兒找來兩桌舊辦公桌擺在大門左側,專門用于放置外賣。快遞包裹全部堆在大門右側,幾個業主正戴著口罩蹲在地上翻找。
“小韓,你回不回去過年?”王阿姨迎上來問。
“我不回去了,人手緊張,我回去社區更忙不過來。”
“那年夜飯怎么辦?”
“家里什么都有,熱一下就行了。”
“你說這病毒鬧的,讓大家伙連個年都過不好。”王阿姨很熟練地舉著體溫槍對準測一個業主的額頭測體溫,點頭看看液晶顯示,確認不發燒了,一邊示意業主進去,一邊嘀咕道:“我女婿說漢武那邊好多人感染,醫院都忙不過來。都那么嚴重了,管得還沒我們這兒嚴,你說漢武那邊的干部究竟怎么想的,究竟在干什么?”
韓曉武回頭看了一眼遠處人民醫院剛啟用的新大樓,苦笑著解釋:“醫院忙不過來很正常,就說我們安海人民醫院,平時看個病都要排隊,何況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至于漢口那邊的社區管得沒我們這兒嚴,一是人口比我們多,再就是可能遇到這么嚴重的疫情全慌了神。”
“慌了神,這么說那邊亂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