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武給社區副書記姜琳發了個微信,便乘電梯來到樓下。
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志愿者守在樓下,專門勸阻業主們不要出門的。見有人出來了,正準備開口,見他穿著紅馬甲以為是社區的人,不但沒說什么還微微點了下頭。
現在不管跟誰都要保持社交距離,韓曉武沒敢走進,舉手跟對方打了個招呼,就一邊觀察著小區的環境,一邊匆匆來到小區南門。
小區不大,只有六棟樓,但全是三十多層的高樓,綠化搞得很好,物業也很負責,兩個保潔人員正在同環衛工人一起清理生活垃圾,還有幾個保潔人員正背著噴霧器消毒。連代購、分配蔬菜和每天登記體溫這些工作也都是物業在做,可以說小區內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防控措施是他們具體落實的。
韓曉武正尋思著能幫上什么,保安就遠遠地問:“你好,你是哪個單位的?”
“你好,我是應征做志愿者的,我剛跟姜書記聯系過,她讓我在門口等。”
“做志愿者,做志愿者怎么穿社區的馬甲?”
“我本來就是在社區工作的。”
保安打量了他一眼,指指鐵門處:“約好了是吧,約好了就在這兒等吧,姜書記不來我不能讓你出去。”
韓曉武笑道:“沒關系,我不出去。”
看群里的聊天記錄,社區辦公室就在隔壁小區東門,本以為姜書記很快就會過來,沒想到這一等竟等了半個多小時。
就在保安懷疑他想冒充志愿者混出去之時,姜琳和二十多歲的女社區工作人員一邊打著電話一邊過來了。
確切地說她不是在打電話,而是在吵架,用一口帶著漢武口音的普通話跟上級發火,韓曉武聽出了個大概,原來她想方設法聯系的一批援助社區的物資,因為沒通過紅十字會和慈善總會,人家只能送到高速出口。
可現在實行交通管制,用車要申請,要等有關部門安排,可連她這個副書記都不知道應該找哪個“有關部門”。自己找車去拉也不是不行,但要找相關部門開證明,光街道的證明不一定管用,可能還要找公安甚至區里的防控指揮部,所以她急了,急得眼淚都下來了。
“小韓,不好意思,讓你等了這么長時間。”
“沒關系,反正我也沒什么事。”
姜琳本來是沒時間來的,可想到眼前這位一捐就是五萬,覺得應該親自來一趟,不然人家會覺得她們這些社區的人不懂感恩,就這么背過去身去擦干淚水,旋即回頭介紹道:“小韓,這是我們社區的網格員李小慧,你不是想做志愿者嗎,從今天開始你就給小慧打打下手。”
“謝謝姜書記。”
“不客氣,應該是我們謝謝你才是。”正說著,又有電話打進來了,姜琳不敢在此久留,轉身道:“小韓,小慧,你倆聊聊,熟悉一些,我得趕緊送人去路口,好不容易搶到個床位,一天就這么一趟車,要是錯過了秦大姐又要排隊。”
“好的,這兒你別管了,這兒有我呢。”李小慧連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