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磊模仿周勝復的語氣和習慣用詞,問后者。
“我打算從貝恩辭職了。”
周勝復收起笑容,一本正經的說道。
“辭職了干什么?創業啊?”林耀成問道。
夏景行頗為期待地看著他,知道這位才是真正的牛逼,辭職后開啟了傳奇的一生。
“不創業,專業去打德州撲克。”
周勝復笑著說,“我覺得打德撲挺有意思的,也能賺到錢,我打算去澳門試試。”
“別啊,哪有把“賭”當成職業的啊?”
“就是,一定要想清楚啊?”
……
幾人開始勸周勝復,要冷靜,香港學霸變成澳門賭徒,說出去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父母供你讀這么多書,難道就去當個職業賭徒?
周勝復笑而不語,人各有志,何必強求呢?
在一片反對聲中,夏景行開口了,“周師兄,我支持你。
只要你把這件事當成一種職業,以在貝恩咨詢上班的那種嚴謹去對待這份職業,做大量統計和分析。
我相信你是可以賺到錢的,把這當成一份事業,并獲得滿足感。”
周勝復聽到這話,笑了,笑得特別開心,居然碰見知音了。
他笑著對夏景行說道:“跟純粹靠運氣的賭博不同,德撲既有運氣的成分,又有技術的成分。
短期來看,贏錢是靠運氣的,但要想長期贏錢,就一定要像下棋一樣精于計算。
而我對計算,恰好有幾分心得。對上班我早就倦了,是時候換種新活法了。”
完了,沒救了。
這是饒磊等人的真實心里想法。
久賭無輸贏,這是名言警句。
他們沒想到周勝復這么一意孤行,也沒想到夏景行還會支持這種行為。
主要前世夏景行聽說過周勝復的事跡。
真的是“澳門發哥”,賭了七年,贏了三千萬港幣。
不是一次性贏的,而是七年積攢,一點點贏下來的。
從一個月贏十萬,到一個月贏一百多萬,他的牌技一直在進步。
到后來他甚至能輕易算出自己每手牌的勝率,還能算出每小時自己在牌桌上贏多少錢。
直到后來身體不行了,也感覺沒有挑戰了,這位賭神才帶著三千萬港幣回香港炒房,后來又創辦了“貨拉拉”,估值兩百億人民幣。
在場的所有人,包括眼下腰纏千萬美金的林耀成,后來取得的商業成就都沒這位賭神高。
有時候,真的不能為了創業而創業。
饒磊和劉健就是此類了,項目都沒想好,就要急匆匆回國創業。
在夏景行看來,失敗也是可以預見性的。
在很多人看來,創業是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最高形式。
但一時的頭腦發熱,跟風莽撞,是成不了事的。
把這時間拿來做能豐富你自身,投資你未來的事,遠比你現在創業要更具價值。
多積累,厚積薄發,總有比現在更好的時間段進行創業。
PS:感謝書友君已陌路22、輝耀ii的打賞!也感謝大家投的推薦票!今天6K字更新,求票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