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投放人群很精確,瞄準藤校在校學生,以及硅谷科技公司的職員。
這兩類人,是科技創業者的重災區,要么有想法,要么有經驗。
燒了不少廣告費,遠景資本的臉書賬號已經積累了50萬粉絲。
所以,哪怕不去找項目,創業者自己也會找上門來。
立春基金的職員才是遭了罪,需要審核的商業計劃書,多得完全數不過來。
每天不用干別的,盡看商業計劃書了。
這也是夏景行要求的,多看商業計劃書,培養商業嗅覺,做到閱PPT無數,一眼辨別好壞。
立春基金的員工,除了幾名行業老兵外,其他的,全是新招募的新丁。
說是新丁,其實個個年紀比夏景行還大,并且履歷一個比一個光鮮亮麗。
常青藤畢業,外加至少兩年投行、咨詢公司從業經驗。
毫無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是直接拒收的,風投這行,看似天天跟**絲創業者打交道,但門檻不低。
而投行,接觸的都是上市公司、準上市公司,全是成功創業者,相反更適合年輕人去鍍金,打打基礎。
夏景行之所以選擇招募一群新丁,也是想試試,能不能自己培養人才,想摸索出一套成熟的人才培養方式。
對于一家風投機構來說,這也是一種底蘊。
把今天的十幾份商業計劃書看完后,夏景行搖了搖頭,又是老樣子,顆粒無收。
據VC部門統計,已經陸續收到了五千多份商業計劃書,差不多有5%發到了他這里。
但直到今天,夏景行都還沒看到一家自己記得名字的公司出現在郵箱中。
前世的知名創業者,有可能人家沒投遞商業計劃書,也有可能投遞了,被水平菜得一逼的員工給漏掉了,沒到他這里來。
這個沒辦法,只能慢慢培養。
一上午的時間,就在看各種財經新聞,審批回復郵件中度過了。
期間,夏景行接了幾個電話,但沒有一個是馬雲打來的。
難道是想自己打給他?還是說,有什么變故?
夏景行有些猶豫不決。
他想了想,馬雲是來開華源科技年會的,鄧鋒這個東道主肯定是在陪同,問問后者就行了。
于是,他撥通了鄧鋒的電話。
“鄧大哥,今天去陪國內那幫大佬沒有?”
“在啊,我正帶他們參觀網訊公司,你要不要過來?”
“馬雲跟你們在一堆沒有?”
“沒有,他跟我說有事,今天就不和大家一起行動了,明天準時過來開年會。”
“哦,那杰瑞呢?他跟你們一起嗎?”
“沒有,人家那么忙,還掌管那么大企業,哪能呼來喚去?”
“好,那就這樣,鄧大哥再見!”
“記得明天早點來開會,你今年又是主講嘉賓!”
“好好~”
夏景行掛斷了電話,心里泛起了嘀咕,這馬雲跑去干啥呢?
這絕對不正常!
不等了,馬雲要坐地起價,要怎么的,也要打過電話才知道。
害怕延誤時機的夏景行撥打起了馬雲的電話。
另外一邊,馬雲站在接機口,突然電話鈴聲響了,接起來一看,發現是夏景行。
他正猶豫要不要接電話的時候,旁邊的楊致遠笑道:“接啊,怎么不接電話?是戴倫打過來的吧?”
馬雲的第一感覺,有奸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