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元鋆頓時腦殼大,這老板想起一出是一出。
“當然了,你們目前還是圍繞手機產業鏈來進行投資。”
夏景行笑著說,“白露基金會按照預定的“物聯網”投資邏輯,把所有帶電的設備(智能終端)都投一遍。
不過手機作為物聯網戰略的關鍵一環,未來第二期、第三期手機產業并購基金就不止投跟手機有關的了,或者那時都不叫手機產業并購基金了,而是叫智能設備基金、物聯網平臺基金……”
鄧元鋆點頭,他參加了香港的那次會議,知道老板有個大大的夢想,讓全世界人民都過上比爾蓋茨的生活。
當然,僅限于智能家居那套東西。
對于物聯網那玩意兒,未來十年內能不能大面積、低成本普及,他原先是抱有一定質疑的。
但在上個月,一則新聞讓他拋卻了很多疑慮。
在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
該報告指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
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主動進行信息交換。
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納米技術、智能嵌入技術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換,目前還只能是電腦設備。
但老板的智能手機推出后,應該能擔負起這個重任。
鄧元鋆仔細思索了一下,老板的投資布局,看似東一榔頭,西一錘子,但仔細想想,其實好像是有跡可循的。
只是他不能預知未來,很多東西隱隱約約能猜到,但始終沒有一個特別清晰的概念。
想不通就不想了,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手機產業做好就行了。鄧元鋆跟不上老板思路,只好如此安慰自己。
聊著天,一行人很快就走近了旅客通道。
夏景行隔得老遠,就看到了幾個年輕人拉著紅色橫幅,上寫有“歡迎夏景行先生蒞臨考察”一排大字,非常惹眼。
他有點頭大,在國內行走,只要到了一個地方,提前通知了某家公司,一定就少不了這種隆重的歡迎儀式。
幾個年輕人旁邊還站著兩個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一個六旬老者。
他們看到了鄧元鋆和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站在一起,知道是幕后大老板來了,笑著迎了上來。
“夏先生,你好!”
三人分別問了一聲好,挨個和夏景行握起了手,還簡單自我介紹了一番。
六旬老者是美籍華人陳棠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是香港人梁少康,三十多歲的是大陸人曾艈群。
夏景行瞅了陳棠華好幾眼,他看資料上寫的,這位的祖父陳贊賢是全國早期工人運動先驅、贛州黨組織創建人,1927年犧牲了,在當地都是立有碑、像的,結果陳棠華在灣灣長大。
這種事情不好多問,他干脆裝作了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