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濤苦笑,“說實話,我不覺得有多好,這類游戲黏性不夠高,而且很難吸引男性用戶。”
“橘品影業已經和新版《紅樓夢》劇組達成協議了,會出資一部分共同翻拍這部名著,等到《Q版紅樓夢》上線后,幾位主演還會代言該游戲,并出席相關的游戲推廣活動。”
夏景行淡淡道:“這也是我們公司第一次嘗試“影游聯動”模式,如果能探索出一條成功的道路,會對公司以后的大娛樂戰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景行,我這么跟你說吧,即使《Q版紅樓夢》再成功,也只是一款小眾的游戲,無法獲得多大的影響力,更賺不到多少錢。”
“影響力、賺錢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探索意義,如何做好中國文化為背景的游戲,并且推廣到海外去,我們和業界都沒有太多經驗,只能一點一點去嘗試。”
彭海濤嘆了口氣,“如果真的想要推廣和傳播紅樓文化,模擬養成游戲就太簡單和淺顯了,不足以構造一個復雜的紅樓世界,更沒法折射那復雜的人心。
可如果做成ARPG和MMORPG游戲,小說需要大量的改動,搞到最后,可能游戲只是批了一張紅樓的皮,頂著一個主角的名字,劇情內核全部改了。”
夏景行點頭,《王者榮耀》里面有孫悟空、小喬,結果除了一個名字外,其他什么都不沾邊。
不過,皮膚、活動時不時搞點中國風元素,也算是文化輸出了。
他本意是想通過《Q版紅樓夢》來推廣一些中國傳統文化,能融合更多的小說故事情節是最好的。
但小說改編成游戲,需要改動大量的東西,需要給玩家一個有趣的玩法,這就造成一種情況:很難在不魔改原著的情況下打造一套有趣的玩法。
這里面還涉及到一個重要問題——媒介轉化。
小說作為文字媒介,可以轉化為視覺媒介,拍成電影、電視劇。
但是在媒介轉化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信息丟失的問題。
比如,文字能通過幾句話來描述林妹妹的長相,將“她很美”這個信息蘊藏在描述中。
每個讀者心里的林妹妹可能長相完全不同,但一定都是具有裊娜之美的。
而電視電影使用的是不同的語言:一個鏡頭,一幅圖像,一個具體的人臉出來,讀者心里林妹妹那千萬種裊娜形象霎時灰飛煙滅。
這也是小說改編電視劇、電影作品為什么經常被罵的重要原因,毀了讀者心目中的人物形象。
但是跟小說改編游戲比起來,小說改編電視劇、電影這點困難都不算什么。
影視作品還能從小說中提煉出一條有高潮、有低谷、有結局的故事主線,突出人物的特點與矛盾。
但是游戲想敘事?玩家只能來一句:那我走?
游戲作為一種互動性的媒介,玩法和敘事之間的關系已經討論了好多年了。
早期文字MUD的代表作《俠客行》,文字的曖昧提供的想象空間與網絡和角色扮演相結合,創造出了具有深度和趣味的體驗。
但隨著游戲的發展,人們漸漸發現,玩游戲時讀大量文字似乎不是一種好的體驗。
因為讓玩家在電腦屏幕前面讀別人的故事,或者是看設計師造出來的形象繼續說著原著書中寫過的話,似乎體驗還不如讓玩家自己去讀書。
玩游戲時最重要的是讓玩家在游戲里通過行動探索,并看到自己所造成的改變。
總而言之,無論是文字媒介還是視覺媒介,改編成游戲時,都需要添加互動性的元素。
夏景行思考了半天,或許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很難實現自己理想中的深度改編,即那種保留小說原作精髓和骨架的改編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