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40號大廈的頂層辦公室里,夏景行搬好椅子,又給自己倒了一杯82年的柏圖斯,點燃雪茄,瀏覽起了今天的新聞。
“史上最偉大的交易,保爾森和他的基金一戰封神!
據《阿爾法》雜志統計,保爾森基金去年一年時間共斬獲了155億美元利潤,超過全球所有對沖基金,比當年索羅斯狙擊英鎊獲利還多十幾倍,數字高過玻利維亞、洪都拉斯、巴拉圭這三個加起來1200萬人的南美國家GDP的總和。
不過,這位賺錢之神最近似乎惹上了麻煩,大量的社會組織都在抨擊和質疑他的賺錢行為是否光彩……”
這條新聞由《華爾街日報》發布到臉書開放平臺僅兩個小時,就獲得了上百萬次的轉發以及多達數百萬條評論,瞬間火遍了全世界。
臉書開放平臺發布有兩年時間了,上面不僅有海內游戲以及星佳游戲開發的社交游戲,還有各家媒體集團的新聞插件。
臉書與多家媒體集團達成了合作,后者將新聞發布到開放平臺上面,借助臉書輻射全世界的社交網絡將新聞推送給數億用戶。
媒體集團可獲得更多新聞曝光和更大影響力,臉書則豐富平臺功能,提高用戶黏性和用戶使用時長,稱得上是雙贏。
不過一般新聞可無法獲得這么多的曝光和關注。
夏景行看著文章末尾那駭人的轉發和評論數字,也是心驚不已。
他承認,自己給保爾森送了一波助攻,可沒料到效果有這么強。
應該還是保爾森本身的經歷太具有傳奇性,極易博取眼球。
夏景行開始瀏覽評論。
“公司賺了155億美元,個人賺了37億美元,而大量美國人無家可歸,流浪街頭,真該把這幫貪婪的家伙送上絞刑架。”
“做空是市場行為,是擠出泡沫的不二手段,保爾森沒有錯,他唯一錯的就是賺的太多,惹太多人眼紅與嫉妒。”
“我不眼紅嫉妒保爾森,我只希望他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幫助一下窮人。”
“捐款屬于個人意愿,不要道德綁架。”
“沒有道德綁架,只是覺得保爾森完全可以用這種行為來平息社會輿論,塑造更好的企業家形象。”
……
夏景行仔細閱讀了評論,發現說什么的都有,大部分人都不是很能平常心看待保爾森的暴富。
如果是互聯網創業成功而暴富,大家羨慕卻不嫉恨;
可保爾森的成功是建立在無數人的痛苦之上,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不道德。
當然了,還有一些反智言論,美國最不缺少的就是這個。
有人提議對保爾森提起訴訟,把大空頭抓起來,財產全部拿來救濟窮人;
還有人提議把保爾森驅逐出境,不配再當美國人。
夏景行抽著雪茄,品著紅酒,心中也是唏噓不已。
幸好他娘的把保爾森扔出來當靶子了,不然這火就燒自己頭上來了。
連保爾森這個美國人都被罵的狗血淋頭,更別提他這個外國人了。
除了保爾森,彼得·泰爾跟他的克萊瑞資本也火了。
《阿爾法》統計克萊瑞資本賺了149億美元,比保爾森基金少了幾億美元,屈居第二。
雖然輿論的大部分火力都對準了保爾森基金,但彼得·泰爾和他的克萊瑞資本同樣遭遇到了靈魂拷問。
“過去的泰爾是名滿硅谷的科技創業者,他所創辦的貝寶,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網絡生活,對于這樣的創業家,我是充滿了欽佩之情的。
現在的泰爾,已經變成了一個貪得無厭的資本玩家,他跟保爾森是一類貨色,賺錢手段很不道德。”
“彼得·泰爾就是個走了狗屎運的基佬,遲早完蛋!”
“法克,罵彼得·泰爾可以,但是不能罵基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