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寧一句話,不但讓李世民、李玄霸兄弟倆面色嚴肅,李元吉也收回了胖乎乎的爪子。
“人參能夠補益元氣,玄霸,你的身體也不好,除了堅持練習我教你的太極拳之外,適當服用人參對身體也有好處。”
她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蘭心,先把這些人參都收好;蕙質,跟我去廚房。”
“三姐,我們呢?”李世民上前一步問道。
“陪他玩兒。”李秀寧指了指李元吉。
李元吉,本名李劼,小名三胡,在竇夫人的幾個孩子當中,他顯然是最不成器、品格最惡劣的一個,但李秀寧覺得,這多半跟母親早亡,父親顧不上他的原因,她既然繼承了原主的身軀以及大部分記憶和感情,有些事情似乎也應該盡可能避免……至少她要做到無愧于心。
沒有理會李世民和李玄霸一臉郁悶的模樣,李秀寧帶著蕙質來到廚房……這地方她已經不是第一次來了,廚娘一見她過來,就屁顛屁顛的來到跟前,詢問三小姐今天準備展示什么廚藝。
“你去燒一鍋水,我要做雞湯。”李秀寧估算過時間,中飯的時候恰恰好。
接下來,就是李秀寧表演廚藝秀——一刀封喉、血落九天(接雞血)、鳳入湯巢(下鍋)、寸羽不留、肝膽相照(去內臟)……
將老母雞處理完畢之后,鍋里已經換了水,將雞下鍋,拽了幾根人參須子和其它輔料一起下鍋,剩下的只有一個字——熬!
這可是數百年的老參,如果整根扔鍋里,那要出人命的。
呼!呼!呼!
李秀寧用力的拉動風箱……在春秋戰國時期,類似于風箱的鼓風裝置便已經出現了,漢朝的冶鐵發展迅速,與這種裝置有很大的關系,當時人們稱它為‘橐’,但普通人家自然不會用這種裝置,大多是用吹管,用于做飯,這是足夠了。
李秀寧嫌橐太過原始,就畫了一幅‘雙動活塞式風箱’加工圖紙——這種活塞式風箱正逆行程都作有用功,用手拉動活動木箱,每行程中一端排氣鼓風,一端同時吸取等量空氣,因而能提供連續風流,提高鼓風效率。
當然,她的目的可不僅僅是用它來做飯,而是用它來輔助煉鐵,現在煉鐵的方式還很比較原始,李秀寧倒是想建一座高爐,可那樣一來,她可就真的成怪物了,她現在每拿出一樣東西,那都是要拿得出能解釋過去的理由。
讓蕙質看著鍋,她又跑到一張桌案上掀開了一個大盆——盆里的面已經發開了,這是她要用來蒸饅頭的。不過,隋代的饅頭叫做‘蒸餅’。
“三小姐,豌豆粉已經搗好了。”一名廚娘上前稟報道。
“嗯,倒入鍋中加水熬煮,準備胡麻醬和蒜醬……”李秀寧有條不紊地發出指令,廚房里再次忙碌了起來。
***********
豌豆、大蒜都是漢朝傳入中國的,《爾雅》中的‘戎菽豆’就是豌豆;至于活塞式風箱,也是在唐代中葉和宋朝發明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