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工一路小跑,沒一會兒就抱著幾根橫刀一樣長的鐵桿子過來,總有個六七把的樣子。力氣還不小。
“郎君可上手試試,這些胚料重量各自不同,還未曾精減,看可有趁手的。”
張軍伸手去拿,笑著說:“那我試試。我到是感覺陌刀還比較趁手,可惜太長,不能隨身帶著。”
“當真?”
“是,我單手執陌刀并不感覺太重,尚能舞動一二。”
“郎君神力。”老工匠拱了拱手。陌刀重量相當于現在的三十五斤左右,那是需要雙手揮舞的雙手大刀,這力氣就不是一般大了。
要知道張軍說的可是單手拿著揮砍。
這里指的是正常戰斗,可不是說平時能舞幾下,那個一般人都可以。
戰斗就不一樣了,那可是需要長時間的揮動劈砍。這個自然不會說大話,這東西是要出人命的,必須實話實說。
試了幾下,抱過來的胚料只有一柄感覺還可以,但還是有些偏輕。必竟只是橫刀胚料。
“還是覺得偏輕么?”
“是,還是略輕。”
老工匠想了想,說:“我大約對郎君需要的刀有了些估算,不過需要時日打作。郎君可容我幾日?”
“可以,最近府內無事。五日可好?”
“老翁盡力就是。”老工匠把橫刀倒轉刀身還給張軍,答應用五天時間幫他重新打造一把。
其實他也就是四十來歲,不過在這個年代,已經是翁了。
張軍接過刀入鞘,想了想,說:“某對戰刀有些想法,不知道丈人能不能聽一聽?”
“郎君但說無妨。郎君征戰沙場,對戰刀的熟悉更甚我等,必然是有所心得。”
張軍又拔出橫刀握在手里,左手指著刀口說:“某感覺刀身稍嫌狹長,有無可能稍增寬度?半指即可。另外,刀頭這里厚一點,加大刀頭的重量,是不是更利于劈砍?”
老工匠思索了一下,點了點頭:“可以試試。監丞,可否一試?”
“盡去試來,有了結果馬上稟報郎君就是。”監丞負責管理工匠,沒有他發話工匠也不能隨意變更工藝流程,那是死罪。
主薄是工坊主官,但并不實際管理工匠。
“其實某感覺,如果刀身再略有彎弧,更利傷人護己,不妨一并試過罷。”張軍對監丞囑咐了一句,沖主薄點了點頭。必竟他是這里的主官。
“郎君可能行圖?”老工匠問了一句。
“拿石黛來。”張軍也沒客氣,吩咐拿筆。石黛就是石墨,這會兒已經大量應用了,只不過應用的方式有些原始。比如工匠制圖,或者女人用來描眉。
毛筆必竟是軟的,畫畫可以,畫圖明顯不行。
雜工不用吩咐,一溜小跑去取了石黛和麻紙過來。
張軍想了一下,畫了一把日式軍刀。日式軍刀是橫刀的改良版,在橫刀的基礎上增加一點點寬度,然后增加了一點刀身的弧度。
這是經過數百年間無數次實踐論證出來的東西,可以直接拿來用。
(唐代稱老者為丈,丈人,老丈。不是老丈人,宋以后才普及老丈人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