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帶了頭,各地的大戶自然也要跟隨。
接下來的日子,河南府各州縣官員也紛紛組織大戶在城外開始施粥,賑濟災民。
孫傳庭也派遣帳下幕僚四處巡查監督,哪個州縣敢敷衍懈怠,一律先罷官,再押往京城問罪,士紳大戶誰敢不拿錢拿糧出來,直接查辦。
畢竟大家都捐了,就你不捐,或者不按照規矩捐,被找個借口抄家法辦了,其他士紳只會拍手叫好。
其實并非各地的士紳大戶不想施粥賑濟災民,而是災情太過嚴重,根本就救不過來,加上又沒人組織牽頭,所以才都選擇緊閉城門。
因為一旦那地施粥,流民就都會往哪里跑,最后粥一停就是暴亂。
說來說去還是沒人協調,知府知州知縣都不作為。
就這般,孫傳庭只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將河南一府之地的局勢穩定了下來,還從災民中招募了一萬青壯,以兩千標營為底子日日操練。
這就是孫傳庭與洪承疇的區別,洪承疇為人謹慎小心,不愿得罪人,就注定他無法像孫傳庭那般去擺平福王。
事實也確實如此,洪承疇來了洛陽去福王府不止一次,每次好話說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差沒跪下了,可福王就是不鳥他。
而福王一分錢糧都不拿出來,城中其他大戶自然也是有樣學樣,最多隨便捐一點,敷衍一下罷了。
也許孫傳庭和洪承疇在軍事與大謀略方面旗鼓相當,但要論治理地方,前者卻要遠遠強于后者。
歷史上,孫傳庭也的確每每能快速穩定西北局勢。
崇禎十五年闖王在中原做大,圍攻開封,崇禎不得不再次啟用孫傳庭,將其從大獄中撈出來扔到西北。
回到闊別三年已久的西北,雖然局勢已危如累卵,但孫傳庭仍然干勁十足,心中沒有半分抱怨,不但快刀斬亂麻將西北再次穩定了下來,還招兵練兵,忙得不亦樂乎。
若非崇禎催命的催,大明是絕對不會那么快走向滅亡的,而即便如此,孫傳庭依然在缺糧少餉的情況下,在汝州數次大敗闖軍,甚至還偷襲差點干掉李自成。
奈何終究太過倉促,糧草跟不上,又加上連日大雨,士兵怨聲載道,最后敗退潼關,兵馬十不存一,闖軍趁勢殺入關中。
最可悲的是,由于孫傳庭戰死時,太過慘烈,連尸體都無法辨認,結果被崇禎誤認為他是詐死逃亡,連該有的待遇都沒享受到。
如今的軌跡卻被秦宇徹底攪亂了。
孫傳庭在洛陽吸取了洪承疇的教訓,一萬新軍,同樣每日三頓,日日操練戰陣,想要練一支能打野戰的精兵出來。
正因如此,他才咬牙只招募了一萬人,至于怎么練兵,只要有錢有糧又舍得,大明文官武將其實誰都會。
戚少保的兵書那個手上沒幾本?
上面關于怎樣選兵練兵,各種大小戰陣配合,如何指揮,詳細的不能再詳細,完全可以依葫蘆畫瓢。
奈何能真正做到賞罰分明,舍得往普通士兵身上砸銀錢的文官武將當真不多。
道理非常簡單,大家也都懂,但真正實行起來,就是做不到。
不但如此,孫傳庭還在火器上下了大功夫,發明了一種將弗朗機炮裝在手推車上的火車,還派人去西北購置戰馬,打算組建騎兵。
然而,老孫屁股都還沒坐熱,崇禎的圣旨又到了,讓他帶兵立即去救援開封。
因為,此時秦大王已經帶著人馬,浩浩蕩蕩地逼近了開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