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鳥統中的有效殺傷力只有八十步左右,為了最大殺傷對方,更是放近到50步才開槍,所以三輪排槍打完后,沖在最前面的五個鴛鴦陣,距離火銃兵只有十幾步了,瞬間就和沖上來的戰兵撞在了一起。
秦軍都是一人持大盾頂在最前面,一人持藤盾,側后一步,其次是兩人一左一右持狼筅,然后是四名長槍手,和四名刀盾手,最后是兩名弓箭手,一名隊長。
比起戚繼光的鴛鴦陣略有出入,但基本差不多,待雙方人馬接陣后,后面的兩名弓箭手才拋射箭雨,四名刀盾手則是紛紛拔出別在腰間的短斧,扔了出去。
一時間慘叫聲不斷,不少戰兵都中招,面門被短斧砸中,被弓箭殺傷的倒是很少,因為華軍都戴著頭盔。
華軍的戰兵選的都是牛高馬大的大漢,身穿棉甲,有的手持狼牙棒,有的手持大鐵叉,有的持刀盾,有的持長槍,個個兇悍無比。
卻被殺的頻頻后退,因為秦軍的鴛鴦陣,中間有大盾,兩側有狼筅,根本就近不了身。
若非秦軍配合的不嫻熟,后面的兩個鴛鴦陣,有的沒有及時跟上來,有的則是和前面的持平,說不得三千戰兵還當真會被殺敗。
而當后面的少年火銃兵沖上來后,局勢頓時逆轉。
因為少年兵每人都裝備了兩顆炮竹,沖戰兵身后時,駐足點燃炮竹后,拼命的向前扔去,才端槍沖殺。
一聲聲爆炸響徹了戰場,將不太成熟的鴛鴦陣,炸得混亂不堪,戰兵趁機終于沖了上去,雙方這才徹底絞殺在了一起。
雙方主帥看到這一幕,眉頭都是微皺,孫傳庭立即就覺得今后那短斧就不要裝備了,改裝備炮竹好了。
秦宇卻覺得今后戰兵不能再單打獨斗了,鳥銃也過時了,冷兵器和熱兵器結合的部隊應該裝備發射散彈的短銃,純粹的熱兵器部隊裝備長銃,不能再和步兵戰兵混在一起。
好在,孫傳庭的這兩萬秦軍訓練時日尚短,否則他的三千戰兵和三千火銃兵,絕對打不過這五千秦軍。
而如今雙方卻是陷入了焦灼狀態。
一個個鴛鴦陣在被沖散后,并沒有如戚家軍那般變成三四人繼續抱團配合,而是徹底各自為戰了。
顯然士兵的心理素質還不過關。
“督師,賊軍的兩個方陣從側翼壓過來了。”
“本督看見了。”
孫傳庭擺擺手。
心里卻是無奈的嘆息了一句,他知道他們沒機會了,在正面沒有及時擊潰對方的那五千大軍,這場大戰就注定他們沒有絲毫獲勝的希望。
但即便知道明知是敗,卻也只能戰到底,隨即就下令左右兩個方陣的四個千人隊,調轉方向迎戰華軍的兩個步兵營。
頓時喊殺聲和戰鼓聲再次變得激烈起來,雙方九千人馬又殺作了一團。
比起正面的混戰,左右兩邊的戰場就要好看許多,華軍的步兵以伍為單位,三個伍甚至四個伍圍攻一個鴛鴦陣,將這四千秦軍殺的是節節敗退,卻也勉強能保持陣型不亂,這才沒有演變成崩潰。
沒辦法,鴛鴦陣確實牛逼,冷兵器戰斗中,可以說是無懈可擊。
但對士兵的要求太高了,想要做到完美的配合,起碼要訓練一兩年時間,反觀華軍各伍就配合的相當默契。
這也正是秦宇沒有貿然搞鴛鴦陣的原因,不是不想,而是沒時間。
對面戰場陷入了膠著,左右側翼又打不過,節節敗退,手中還捏著六千兵馬的孫傳庭,看了看陣后始終沒動的騎兵,真想大罵一句,這仗還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