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遠心說,你若進屋看見臥室里的窗簾,一定更心疼銀錢。
“好看。”董曉瑩回了一句。
“要啥的好看?這可都是銀錢。”牛老太加重語氣提醒,“這種料子做衣服最耐磨。”
長安又說了一遍賺錢的道理,牛老太眼睛就直了,“你別動,別動哈!這是個啥畫?咋看著像是繡……娘嘞!就是繡上去的花,這得多少銀錢?”
族長走進了細看,“我還當是畫上去的,真是繡的花啊!”
其實,搬家就是從地窨子,窩棚里換個地方睡覺,各家置辦最齊全的就是被褥,其他的真沒有。方明遠家有幾張桌子,是因為長安要畫圖,方明遠要寫字,董曉瑩要整理記賬。
再就是方明遠家里水桶和木盆最多,剛來的時候,方悅讓孩子們排隊洗手,給用香皂水。方明江喜歡慣著孩子,加班給孩子們做了洗手盆和拎水的小桶。
后來孩子們能拎的動的小水桶,被大人拿去打雞蛋用了,孩子們又開始圍著方明江鬧騰。
至于鍋碗瓢盆,各家灶上只有鍋,留著燒水用。吃大鍋飯,家里實在用不到吃飯的家伙什。
第一批搬進新家的十戶里,宋婆子家人口最多,宋婆子今兒特意早早去送貨,趕著開城門就進城,把蛋糕放下,囑咐守店的伙計,明日來結賬。到百花樓送貨時,夜宿妓院的敗家子們還鬧騰著呢!都沒來得及跟老鴇子打照面,銀錢明兒再收,馬不停蹄的趕著車回來。
宋婆子和孫女們住在一樓東屋,西屋住的是大兒子一家,樓上住著方明江和方明湖,中間的屋子住著家里的半大小子。
“等開春蓋了房子,咱家跟族長說,再要兩套,明江和明湖搬出去住,家里轉不開啊!”宋婆子住進新房的最大感觸就是,看著房子很大,怎么到處都是人呢!
“娘,樓上還有半層,要不咱拾掇出來住?”房子圖紙是二層半的小樓,上面半層是閣樓,方明遠覺得好看,讓大伙就這么蓋。
長安給解釋說,上面半層可以存放糧食,也可以住人。
宋婆子拍著大腿道:“不嘚,分開住,我跟老大住這里,老二、老三搬出去,咱有的是地方,老娘有錢!我出錢給你們蓋房。”
此時西頭方明才家里,兩口子也在商量著申請新房,“族長說,還要接著蓋房,我想著開春再蓋房,咱再要一個小院。開春你找人問問,長鐵該娶媳婦了。”
明才媳婦燒著水,搬新屋她就先把家里的鐵鍋燒紅了,接著才一鍋一鍋的燒水,“長鐵娶媳婦,你要小院干啥?咱不跟著老大過日子?”
“長連今年十五了,老大娶了媳婦,你不得給老二準備上?”方明才把灶房里的柴火仔細碼好,擺的比炕上的被褥還整齊。
這不是家里沒啥東西,沒啥好收拾嘛!
趙家人蹲在堂屋里,聽坐在木墩上的老娘訓話。
“啥時候都不能忘本,咱要記得明遠媳婦的大恩,記得人家是咋把你們兄弟給拉拔出來的,還教老大媳婦手藝,咱憑啥?還不是你妹妹嫁給了明全。
咱不能給你妹妹丟臉,咱是外村投奔來的,方家村人沒擠兌咱,沒欺負咱,咱們就更要知道好孬!
老大媳婦,你給我記住了,你的手藝一點不能往外漏,就算將來你娘家找來,我寧愿你多給銀錢,手藝也不能教給外人。”
趙大嫂子應聲道:“娘,放心,我一定不教給外人。”
趙二嫂子道:“要不是咱跟牛嬸子是親家,咱家能不能有人選進烤房還不一定吶!你看村里的小姑娘一個都沒讓進。”
趙家老二趙全生道:“你懂個六!大姑娘要嫁出去,手藝帶去婆家,讓人哄了去咋辦?咱家是才跟著遷來,但咱入了豐谷鎮的戶籍,以后祖宗牌位也能進這里的祠堂,咱就不是外人。”
“別吵吵,聽聽外面喊啥?”
外面喊各家出來個人,胡大娘給咱送東西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