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官道東面過去西面,走出十幾里路就是田地和豐谷鎮相連的五甲村,方明遠給水泥廠選的廠址就在村子北邊。
五甲村給軍隊供應肉,雞鴨鵝豬,村里戶戶搞養殖,豐谷鎮里養的雞鴨都是從這里買的苗,豬崽子也是從這里抓回去的。
沒啥好說的,人家在鎮上有間肉鋪,不需要寄賣,以后讓他們把肉鋪常年開著就行,以后想吃肉了,出門就能買到。
至于村子北邊的荒地,方明遠一句話,那里就不屬于五甲村了,而且,五甲村根本不稀罕那片石灰地,種啥也不長苗,要來有啥用?
五甲村里分來的難民沒見到,五甲村的人出去賣雞鴨,豬肉,知道的消息多,早就攛掇著難民出去干活,免得在村里游手好閑,還擔心難民順走家里的東西。
遷戶民來的比方明遠他們早,一半田地開出來,種上了冬小麥,剩下的田里,現在種著蔬菜,冬天準備去城里收夜香,給家里的地養一個冬天。
“你看,五甲村里出了個小官,比有里正管理的二道溝強不少。”錢串子感慨道。
方明遠笑了:“是啊!從咱們進村,在邊防營做伙長他爹就一路陪著,是個明白人。”
長壽打聽道:“那人的兒子在邊防營做官?大官嗎?”
長安解釋道:“大官都沒他好使,人家管著邊防營的伙食,管著幾千口子人的飯吶!”
長壽恍然,這么個大官啊!管的真挺實在。
接著便要過河,去桂花村,也就是給糕點房送蜂蜜的村子。桂花村和背山村兩村有一個里正,兩個村子加起來有八百多人。
桂花村有兩個重要的產業,一個是養蜂,一個是采花做花露,就是做精油,副業才是種地。人均收入也高,不過,方明遠覺得還有待提高。
“你有事兒,咱去送蜂蜜的時候說一聲唄!何苦跑著一趟,大伙兒都等著吶!知道你來,都到祠堂外等著去了,讓我來接大人的。”送蜂蜜的中年漢子叫尤克金。
“尤大哥,上次跟你說的,把蜂王漿攢起來,可攢下了?”方明遠拉著人拉呱。
尤克金憨笑道:“以前都覺得沒啥用,嫌棄不好吃,扔了太多了,現在想想心疼啊!大人放心,各家都攢著吶!可舍不得扔了。”
桂花村姓尤的占了一半人口,剩下的多是接收的遷戶和難民,誰讓桂花村有錢,房子多,本村的人還不在乎田地呢!
祠堂外的場院上,方明遠招手跟村民打招呼,“都來啦!正好咱們互相認識一下,免得以后有事兒你們不好找我。
你是遷戶來的?地種上了?還給村民幫工吶!好,好,就該如此。
難民啊!沒事兒哈!咱好好干,不惹事兒,我給上面說,先把戶籍落下,村里有荒地,你們先開出來,到時候想法子讓衙門把地劃給你們。”
走到中間,方明遠站下,還是說上學的事兒,接著說了給郡主的胭脂鋪子送香皂,最后問村民,“能不能把你們的香露分出一部分,放在鎮上寄售?放心,你們說賣多少錢,我就給你們多少,至于我賣出多少,你們就別管了,
為啥要如此吶!娃子們上學,分攤到各家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若是咱們各村聯合起來,把村里的土特產集中起來售賣,
一來能賣上價,二來,賺來的銀錢足夠支撐學堂開支。孩子們的紙筆墨都不用你們花錢,鎮上給你們想辦法。”
尤氏族老發問道:“咱縣里沒幾個讀書人,以前有,也不知死了,還是跑了。你要給娃娃們辦學堂,誰來教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