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抬嫁妝宮里一定有賞賜,后面就是土塊瓦片,就是莊子......”
祖孫倆商量起方悅的嫁妝單子來。
與此同時,董曉瑩和胡老太也在說嫁妝單子,商量著定聘禮的抬數。
“國公世子的聘禮,禮部有規定的抬數,京城一般不按禮部的辦,各有各的習俗。”胡老太道。
成親總是要有嫁妝,而且,董曉瑩也不能全給銀票不是。胡老太也是理性的人,知道董曉瑩手里有很多錢,可是,具體多少胡老太沒打聽,畢竟是**的事兒,知道不差錢就行了。
而董曉瑩也知道,胡老太很有錢,有很多很多,具體多少,這世上恐怕只有胡老太一人知道,就連廖聆都不一定知道家底。
現在兩家終于坐下來,開始走婚禮程序了,兩邊都有點沉不住了。
現實情況是廖聆出征在外,一旦回來,按照廖聆的年齡,大齡未婚高富帥,朝廷一定立刻發指婚的圣旨。
到時候聘禮,嫁妝還沒議定,手忙腳亂可不行。但現實是,不知道廖聆啥時候能回來,現在談妥了,回頭京城再流行什么,要不要往嫁妝里面加?
就像前兩年,流行鑲貝的家具,那貝殼不是一抓一大把的東西,上哪湊去?去年聽說流行鑲玉片的家具,白玉,青玉要配合不同的木料。
玉石不好找,木料更難了,有些貴族家里,生了閨女就開著攢木料。董曉瑩前幾年聽李太太的話,倒是攢了不少布料。
主要是皇帝換人做,壞事的官員太多,京城大把處理宅院的,趁著那時候,李太太就拉著她弄了不少木料回來,不然,她怎有底氣說,閨女的嫁妝家具,如今已經在打造了呢!
還有個情況,家里有兒媳婦了,她給的多了,還要給兒媳婦報備,說清楚沒把家底掏空給閨女,就算這樣,太多了兒媳婦難免不高興。
這會兒胡老太提出禮部規制,正好拿出兒媳婦的嫁妝單子,還有當初她給公主府的聘禮單子。
意思很明白,不能為了閨女,傷了兒媳婦的臉面。雖然兒子跟廖聆的品級沒法比,但結親不是結仇,方方面面都要顧及到。
方悅倒是沒感覺怎樣,一點不覺得,這時候她該回避,很從容的拿出自己的體己匣子,她打聽過了,京城一流的嫁妝要五萬兩銀子左右。
小紅木匣子輕輕放在老娘面前,方悅又從容的退到老娘身后站好。
“這是啥?”董曉瑩打開看看,上面一張龍頭大票,再看厚度,少說也有三四萬兩。
心里暗暗驚了一把,當初閨女說,好女不穿陪嫁衣,看樣她真能給自己擺出十里紅妝來,就是這么多龍頭大票,不但閃老娘的眼,還閃了老娘的心。
合上匣子,塞回閨女手里,董曉瑩嚴肅道:“嫁妝用不著你的錢,你們以后過的好,爹娘就放心了。”
當著胡老太,她不好說太難聽的話,但還是忍不住加了一句,“你這樣是往我和你爹心里扎刀子,我們不求你們咋樣,只要你們好,我和你爹干啥都中,你這樣,讓娘的心多難受?”
“娘!”方悅抱著匣子,扭捏著撒嬌,“我也想孝敬爹娘,不想你們為了我,太辛苦太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