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搬運問題,便是大規模的搬運物資,所有人都動員了起來,去山下把能收集到的物資全部收集起來,包括那些被蠻人打破的村莊,如果村里還剩半截墻,那就把磚拆了搬回來,如果還剩一塊床板,也要把床板搬回來。
幾百人全部撒出去,搜索他們能找到的任何東西,就像倉鼠一樣。
山上的物資越來越多,鍋碗瓢盆,衣服被褥,建筑材料,只要能用得上,連泥巴都不放過。
山腳下正好有一處露天煤炭,柳均讓人在旁邊造了幾座磚窯和煉焦窯,燒出的磚和焦碳搬到山上去。
挖煤的過程不可避免的出現大量的碎煤和煤粉,柳均設計了壓煤機,把煤粉碎煤加上黃土和成泥團,壓出蜂窩煤,不但利用了采煤產生的廢料,還一舉解決了山上燒火做飯取暖等問題。
大量的磚瓦燒制出來,加上原始的水泥和竹筋,山上的建筑材料不足的問題也解決了,甚至不需要用到大梁大柱,就能建造規模很大的單體建筑,充分的利用了空間之余,也節省了大量的原木和搬運的工夫。
不要小看這種變化,以前沒有梁柱的時候,山上的人住的那就是窩棚,往下挖一個窩,上面鋪草頂,低矮陰暗潮濕等等,缺點非常多,山上的人里,患風濕病皮膚病婦科病的比例非常高。
你能想像,幾乎每個成年婦女身上都散發著一種臭死魚的腥味嗎?
其次是對建筑空間的極大浪費,像攤大餅一樣,草窩棚逐級往下延伸,東一塊西一塊,就算全攤滿了,也住不了多少人。
這也是為什么李茂進會說,壯年男人死光了,山寨沒辦法發展,因為大梁柱搬不上來,攤大餅的方式住不下多少人。
而竹筋混凝土的方式,無論是建造周期還是難度,都遠比木梁柱的瓦房優勝得多,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山上的建筑就會向大平房的方向邁進。
因為是山地,平地面積太少了,所以柳均選擇了上一世大西北黃土高坡上一種向鄰居借平地的設計。鄰居的樓頂,是自己家的院子,自己家的樓頂,是另一家的曬谷場。
這種設計能憑空多出大量的平面,無論是曬谷還是日常活動,都可以使用。如此一來,山上等于憑空多了一倍以上的使用面積,每個人無論是居住還是活動空間都會比現在大得多。
當然,這是遠景,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就需要所有人都加倍努力。
可是國人正是那種愿意為未來的幸福加倍努力的人,當柳均在全體會議上給大家描述了這種遠景,所有人都激動的嗷嗷叫,恨不得立刻就開始干活。
解決了糧食,運輸,居住等方面的問題后,柳均還需要解決安全,飲水,威望和管理權等問題,諸事煩多,光想想都頭大。
但實際操作下來,柳均卻感覺比剛穿越過來的時候,伺弄那小破陶窯容易多了,因為他現在手上有大量的人手可以用。
燒磚燒瓦燒水泥這方面,李有為熟,甚至比柳均做得還要好,撥給他一些人,他自己就能把磚瓦水泥給燒起來。
而建造方面就更不用煩了,山上有出色的泥瓦匠,李家村的村民里也有。每條村莊都有人需要建房子,每條村都不可能缺泥瓦匠石匠。
只要把材料的特性和設計告訴他們,他們玩起來可比柳均這樣的半吊子厲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