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回溯到幾天前,姜子牙戰敗,率軍退回西岐城,第一件事不是清點傷亡,安撫將士,而是直奔王宮,向姬發請罪。這是他掌兵以來,吃過最大的敗仗,必須要消除姬發的怒火。
雖然自己貴為相父,即便是將十萬人馬葬送得一干二凈,大王也絕不會在明面上責備自己,可心里難保不會對自己生隙,長此已久,必會影響自己的權威。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對姜子牙來說,他的大權來自姬發,若姬發不再信任他,東征伐紂將會變成泡影,自己也會成為西岐最大的罪人。這種后果,不是自己所能承受的。
人的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以前的姜子牙還不理解這句話,可現在是無比深刻。
“子牙,你去見武王,拉貧道一起作甚。”
懼留孫閑庭信步,面上掛著微笑,與步伐凌亂,臉色凝重的姜子牙成了鮮明的對比。
姜子牙沉聲道:“道兄,今日若不是你不辭而別,殷洪不會陷入敵手,我也不會在戰場上陷入被動,已至于落入韓榮的圈套,導致損兵折將。”
說起這事,姜子牙一陣氣悶,他也知道因為資質原因,昆侖十二仙不怎么待見自己,可不至于連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吧。
懼留孫有些心虛的看了姜子牙一眼,解釋道:“子牙,你誤會貧道了,土行孫這孽障遲遲不祭出捆仙繩,貧道心中不忿,又限于神仙身份,不能幫到子牙,故才不告而別,未嘗料到你會吃敗仗。”
姜子牙嘆道:“道兄學識遠勝我百倍,難道不知牽一發而動全身。土行孫在韓榮手下充當重要身份,他的存在,已經影響到戰局了。”
這話說得懼留孫老臉一紅,他當時哪有功夫想這么多,于是道:“子牙,你這話就不對了。我可記得你出發時,是如何信心十足,簡直勝券在握。貧道相信你的能力,故才先走,誰料到你如此……”
姜子牙臉色一紅,他當時太想打一場酣暢淋漓的勝戰了,所以一時自信過頭,才說了大話,誰知這會懼留孫提起,幸好旁邊沒人,否則自己老臉往哪里擱。面對懼留孫,他摸了摸胡須,尷尬道:“道兄,過去的事情,不提也罷。請你跟我一起來,是想你幫我說幾句好話,消除大王的顧慮。”
懼留孫也是一個人精,目光微微閃爍,便道:“你是說,因為這次大敗,武王會萌生息兵罷戰的想法。”
姜子牙不可置否的點頭,這個大王什么都好,有野心,有魄力,就是心思比較重,想法會因人因事而變;若是戰事一帆風順,他自然不會多想,一旦損失嚴重,他會懷疑自己的決策。
“子牙,周代成湯,這是天數,無人能阻止這場大勢。你須跟武王陳明利弊關系,這改朝換代,那有不負出代價的,如今只不過吃了幾場敗仗,萬萬不可動搖信念。”
這一場神魔人參加的大戰,關系太大,無人能置身事外,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幾位圣人,同樣在暗地里下棋,最后結局,便是姬周問鼎天下,三百六十五路正神歸位,天庭正常運轉,自己十二上仙完成殺劫,日后只須精進道果,斬去三尸,證得大道。
姜子牙苦笑道:“我何嘗不知,可大王始終是一個凡人,他又哪里知道這其中的利害。況且我是臣,他是君,我勸他,他若不聽,為之奈何!”
還有一句話,姜子牙沒說,自己這兩個多月損兵折將,死了十幾位殿下,這些人都是大王的兄弟,誰敢保證,大王心中沒有一點想法。
“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也罷,待會我會相勸武王,總不能讓你辛苦白費。”
懼留孫也是行事果斷的人,明白內中原因后,他知道自己必須走一趟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