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心中一驚,問道:“你說姬發要跟朝廷求和。”
兩個月前,他勸諫紂王,不能施行滅國大戰,這才過去多久,韓榮就逼得西岐沒了后路,打算投降。若不是散宜生親口說,他根本不信。
散宜生嘆道:“不錯,我王為了西岐數百萬百姓考慮,派下官來朝歌,便是為了求和一事。”
想想當初,大王和姜子牙信誓旦旦,要取成湯代之,結果數年努力,不僅沒打進五關,反而被朝廷大軍圍了城,危如累卵。
李通沉呤道:“你既得姬發授意,大可直接去見大王,憑你這張三寸不爛之舌,博得大王滿意并不難。他一高興,接受了西岐的乞降,如此豈不是更省事,你又何必多此一舉,來見我了。”
散宜生道:“李大人在朝中德高望重,一呼百應,沒有你幫助,下官怕是很難完成。”
“哼,你倒明白,只是姬發狼子野心,若是朝廷一旦撤兵,來日,又大肆猖獗,興兵犯我大商邊關,豈不是縱虎歸山,后患無窮。”
李通雖說是文官,不過也曾讀過古籍,對軍事上有所涉及,要不然當初一番言論,得到了微子的認同。就目前而言,舉朝上下,對西岐十分關注,并一致認為西岐才是大商的心腹大患。
散宜生卻道:“我王對朝廷一向忠心,只是因私自接納黃飛虎,才與朝廷生隙,后朝廷舉師討伐,為了西岐數百萬百姓,才與朝廷幾次交戰。不瞞李大人,我王對天下并無問鼎之意,只想當一個諸侯王。”
李通冷笑道:“散宜生,你當本官是三歲小孩,這么好哄。姬發的野心,天下百姓皆知,你身為他的臣子,自然為他辯駁,只是事實勝于雄辯!”
東南兩大諸侯聲勢雖大,不過對朝廷并沒造成多大傷害,反觀姬發,朝廷這些年在西岐折損了幾十萬兵馬,甚至連聞太師這種三朝老臣都折了。
李通雖然不喜韓榮,是因為此人崛起太快,不到一年,已經爬上人臣的頂峰,可他也知道,若無韓榮坐陣西岐,只怕姜子牙已經帶人打到了朝歌了。
散宜生面不改色,辯道:“那是天下人對我王的誤解,若我王有反心,當年早就響應了東南兩路諸侯,何以大軍從未出過西岐。”
李通卻道:“這正是姬發的聰明之處,利用東南兩路諸侯消耗朝廷的國力,再擇時機起兵。”
“李大人能言善辯,下官佩服。”
散宜生拱了拱手,道:“大人,下官來意全部相告,就看你如何抉擇了,是綁了我送去見當今大王,還是借助這個機會,向大王展現你的才華,他日位極人臣。需知,自從商容死后,首相一職懸缺已久。”
李通心中開始活絡起來,丞相,那是文臣的巔峰,若自己做上這個位置,即便是韓榮也不敢動自己。思慮了良久,他才道:“好,本官答應幫你,不過具體能不能成,全看大王心意。”
散宜生笑道:“成事在人,謀事在天。下官相信,大王必然會答應我王的求和!”諸侯礙于大商的強大,表面偃旗息鼓,可總有一天會舉兵侵犯,大商遠遠談不上安靜。
李通點點頭,他對這事,亦有五六成把握,否則也不敢隨便答應散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