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時,看韓榮對此行表現的成竹在胸,想來有一定把握,不妨讓他試試。若實在不行,只能找容成公幫忙,只不過這樣一來,三清很容易聯想到天庭頭上。
韓榮道:“大仙清靜無為,超脫世外,固然讓人佩服。只是,若三界不能一統,世人皆苦,又何來清靜之土。”
早在來時,韓榮就知道想說服寧封子沒那么容易,人都是有私心的,誰會為了幫助別人,將自己置于斗爭的漩渦中,這般舍己為人,即便在日后的佛教也不多見。
寧封子以前當過軒轅身邊的陶正,功成身退后,便潛心修道,這么多年過去了,也沒收徒,可見對道法傳承這事并不在意,喜歡獨來獨往。
若是換成自己,也不會答應軒轅的請求。
寧封子沉吟道:“世人雖苦,自有人渡化,貧道自守心中靜土,與山水相伴足也。”這是他出世的態度,明哲保身,與他當年入世時一心奉獻的精神截然不同。
韓榮看了他一眼,卻道:“大仙若是這般認為,那當初為何要相助我師叔大破蚩尤,可見大仙心中有著大慈悲,正因為如此,才不愿蚩尤得勢,蒼生遭劫。”
寧封子道:“此一時彼一時,那時蚩尤大肆猖獗,蒼生命苦,已然處在水深火熱中,但凡修行之人,誰能置身事外,貧道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大仙高義,然在弟子看來,彼時,蒼生仍苦,一場封神殺劫,死傷者足有百萬,這些人苦不苦,自然是苦的,他們的家人同樣苦。可正因為這種苦,才能讓蒼生醒悟,而我輩修行者,站在萬物之上,通曉天道至理,心懷慈悲,當使天道彰顯,指引蒼生豐衣足食,安身立命,這是大善之舉。
“弟子不才,愿拯救蒼生于苦海,還請大仙相助。”
韓榮也不廢話,直接跪在地上。
“這。”
寧封子有些犯難,他看著韓榮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心念不禁動搖起來。韓榮有無私心,肯定是有的,可韓榮此舉,有利益眾生的慈悲和偉大。
在下界,神仙只管修行,可去了天庭,便是管治一方,對百姓有利。若是韓榮開山建派,替天庭培養人才,他日,這些人去了天庭,便能造福蒼生,這是一樁天大的功德。
軒轅看寧封子臉上有意動之色,勸道:“寧兄,貧道知道你在顧慮什么。你放心,只要你肯幫韓榮當達宏愿,若三清敢為難你,我火云洞不會袖手旁觀。”
“好,后生可畏,貧道便答應你,助你開山建派,弘揚仙法。”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寧封子只好答應下來,不管怎么說,他心中那份慈悲,并未在歲月的長河中泯沒。
“多謝寧兄。”
軒轅笑了笑,口中稱謝。
韓榮朝寧封子一拜,說道:“大仙高義,弟子甚是佩服。”
寧封子擺擺手,既然他答應下來,便把這事放在心上,于是問了兩人的計劃,韓榮的回答讓他十分滿意,心中不禁多了幾分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