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輅的難得之處在于他的聰明不是紙上談兵,他的很多想法是有實踐意義的。
這一點,連許多已經考上進士的家伙都難以做到。
不少新科進士到了任地還是兩眼抓瞎,被任地上的胥吏耍得團團轉!
一席人邊分吃茶點邊閑聊著,最終一致做出了決定:這么好的苗子,不能讓王安石一個人占著。不就是奴役學生,誰還不被這小子喊一聲先生來著?往后有個什么難搞的差使,不放讓這小子跑跑腿鍛煉鍛煉!
經過這次小會議之后,韓琦便把與曾公亮他們的討論方案去給趙禎講了講。
王安石這個變法綱要設計太多方面的內容,不妨先挑揀幾樣進行試點,試點成功再討論別的。
至于誰去負責去搞試點,人選也是現成了,朝廷籌備著過兩年便進行制科考試了,參試人選得提前舉薦、提前接受篩選,這些舉薦上來的人選正好可以安排下去歷練。
制科考試跟科舉考試不一樣,它舉辦時間不定,而且考試方式很不一樣,不僅得進行考試,還得在考試前一年定時定量上交策論文章,交滿一年才能夠參加。
因為有這么長一段考核期,還得按文章質量計算平時分,參加制科的名單自然得早些擬定!
目前朝廷已經接受朝官舉薦了,歐陽修就準備舉薦蘇軾和蘇轍兄弟倆參加這次制科考試。
蘇軾和蘇轍雖然都已經有差使在身,不過這不影響他們參加制科考試,要是能考出好名次,對他們下次選官會有很大的加成!
一般來說只要考好制科,直接能官升一級。
這種好機會,但凡有點上進心的人都會想試試。
可惜這考試有門檻,不僅得有人舉薦,還得寫得一手能脫穎而出的好文章。
這么一批有人提攜又有心施展抱負的人,讓他們去搞搞試點工作效果應該不錯。哪怕失敗了也沒什么,年輕人嘛,哪有不犯錯誤的?改革這事兒,就是不斷地試錯和不斷地修正!
趙禎聽完韓琦這些安排,點頭表示十分贊同。
趙禎大病過一場,精力已經大不如前,再沒有支持慶歷新政時的堅決,不過對于這種有用的建議他還是想試試看,萬一成了,也算是一樁不錯的成就。
兩邊溝通好了,趙禎才讓人把王安石喊來,和煦地與他說起自己與韓琦等人都已經看過《言事書》,并將韓琦的安排與王安石講了。
得知韓琦在自己的變法綱要砍了幾刀,王安石心里不太滿意。可他也知道以他現在的年紀與資歷,能夠爭取到這樣的結果已經很不錯了,所以王安石最終還是欣然應下趙禎的話,并且自動請纓說自己也要去搞試點,就算只給他當個縣令他也樂意。
趙禎笑道:“到時朝廷自有安排,介甫你不必著急。”
王安石知道自己這個倡議者肯定不會被排除在外,因此也沒有著急著非給自己討個差使不可。
一想到自己馬上就可以一展身手,王安石回去后整宿都沒睡著,翻來覆去地在腦中琢磨著到了任地該怎么施為。朝廷不同意一次性把他的想法全部執行下去,他可以自己在任地上嘗試一二,反正只要給他個一把手當,他就可以掌握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