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字表明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掌上電腦”的時代真的要來了。
因此在2013年,阿里將重點都放在無線端。
商品可以設置兩個價格,用手機購買比在電腦上購買更便宜。
要求商家配合移動端的展現,做手機端的內頁。
在這一系列的政策之下,阿里率先完成了從PC端到移動端的轉移。
企鵝也不甘落后,及時推出了微信。
只有百度后知后覺,沒有大的動作。
正因為百度在移動時代中落后了一步,導致他之后的每一次決策都慢人一步。
也因此由原來的BAT三國爭霸,變成了AT兩極冷戰。
對于洛修來說,明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是徹底展開移動互聯網競爭的一年。
因此這個雙十一得好好為自己攢點家底,為明年的戰爭提供彈藥支持。
……
洛修在會議室里,看完大家的方案后,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群運營都是他精心培養的人才,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對電商的理解,都遠高于同行,業績當然也遠高于同行。
洛修只需要保證一點,那就是在每個新時代來臨之前,把新的財富密碼教給他們。
08~10年是雜牌大亂斗時代,每個人只要努力一點就能做好。
11~13年是品牌化時代,國內大品牌入駐,電商開始走向正規化。
14~16年是跨境電商崛起的時代,國外商品開始涌進來。
一些雜牌商家只需要在國外注冊一個商標,在主圖上標明“美國”、“曰本”、“韓國”進口,內頁文案用中英雙文,做成國外進口的樣子,就可以賣出幾倍的價錢。
這個時間段很多人開始有錢了,媒體開始鼓吹“消費升級”,消費者都想買到更好的產品。
而電商產品魚龍混雜,普通消費者面對的選擇太多,看不到實物,很難判斷哪個商品品質更好。
而他們有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價格貴,且又是國外進口的產品,應該就是好的產品。
于是很多人用幾倍的價格,買到品質一般的商品。
16~18年,越來越多人開始不相信所謂的“進口”實則“出口轉內銷”的商品,
“消費升級”這個概念開始被摒棄,大多數人還是沒辦法支撐高消費。
這個時間段,消費者開始通過“達人”的介紹選擇產品。
于是有了“種草”這個詞。
網紅達人說某某產品很好用,于是消費者就買回來試試。
國內一些新銳品牌正是借著這股東風起飛,如:完美日記、花西子。
19年之后,直播電商及短視頻的興起,人們對于消費觀念再一次發生改變。
一部分商家抓住機會迅速發財,而有些原本做得很好的大商家,沒有跟上時代,生意越來越難做。
洛修并沒有把這些新的知識教給那些運營,因為時間還沒到。
他們只需要保持領先同行一兩年就可以了。
他們想學到20年后的電商應該怎么做,還要再等幾年。
洛修現在最期待的,反而是過了2020年,自己沒有了重生優勢后,怎么帶領團隊玩轉電商。
他相信自己仍然能夠做好,因為即使重生之前,他也仍然每次都能跟上時代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