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視頻這些則還沒有建立屬于自己的平臺。
在洛修看來,平臺只是一個盛載流量和內容的載體,并不急著建立,而流量最終是跟著內容走的,有好的內容,自然就會有流量。
好的作者在哪個平臺,讀者自然也就跟著過去。
周杰倫的版權在哪個APP,歌迷自然也在。
只不過在這個時代,大家都迷戀于流量,認為流量是一切。
電影的出品方,用天價的合同請那些沒有演技的小鮮肉出演主角。
因為這些小鮮肉有著巨量的粉絲,都自帶流量。
小鮮肉的片酬甚至超過了一半的成本,因此在其他方面的制作只能草草了事。
結果很明顯,這些電影的票房大多數都慘淡收場,投資方血本無歸。
與之相反的是,那些注重內容的影視作品,卻一次又一次地創造票房高峰。
例如《大圣歸來》,雖然沒有宣傳,也沒有排片,更沒有自帶流量的小鮮肉。
只因為好看,就有無數的“自來水”自發為他宣傳。
雖然很多人質疑說這部動漫靠的是販賣國產動漫情懷才取得這樣的成績,但在他之前,那么多的國產動漫,怎么就不販賣國產情懷?
同樣是國產科幻,《流浪地球》為什么票房大賣,《上海堡壘》為什么虧到姥姥家?
流浪地球推開國產科幻的大門,又被上海堡壘給親手關上。
其實根本沒有什么國產科幻的大門,只有好看的電影,和不好看的電影。
而現在,投資商們還被流量所迷惑,投資一部電影之前,先看你有沒有請到大流量的小鮮肉。
直到2018年,張藝謀才感嘆說:現在最笨的投資商,也都知道抓劇本了。
洛修比較慶幸的是,他比較早就認識到流量是假的。
即使在他重生之前,在他剛做淘寶的時候,同行都在迷信于怎么獲得更多流量的時候,他便專注于怎么把頁面和文案做好。
他不關心流量,流量卻自己找上門。
別人都在苦惱怎么報名大活動,而他從來都是被多次邀請后才考慮要不要參加。
別人都求著大主播幫忙帶貨,而他的店鋪通常都是大主播自己找上門來。
目前洛修對于娛樂生態的布局,同樣也是先抓內容。
對于音樂平臺,他先去買版權。
對于直播平臺,他先去發崛優秀主播。
而在視頻方面唯一的進展是,旗下簽約和培養了一群視頻主,正寄養在各個平臺賺錢。
例如已經在油管小有名氣,以田園生活及美食視頻為主題的李希月。
但一直寄養也不是辦法。
洛修現在也開始有錢了,是時候擁有自己的視頻平臺了。
“是不是有個叫B站的彈幕視頻分享網站?”洛修問。
趙建業眼睛一亮,“我知道我知道,那是我眾多老婆們的家。”
“哦,是嗎?我在考慮要不要把這個網站買下來。”
“修哥,你想對我老婆們干嘛?”
趙建業不甘地看和洛修,好像心中一片凈土要被資本腐蝕的樣子。
旁邊的李山打趣說:“你那些紙片人老婆,還能干嘛?只能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