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蘊初在上海攤上,也算是排的上號的有錢人。
他的公館非常雅致。
人家耐心等著周小山兩人洗漱更衣以后,才迫不及待的發問。
“小山老弟,是不是局勢起了什么變化,需要提前撤離?”
“不是,老哥別多想,還是原計劃,下個月設備裝船,一二四旅會有兩個團,隨船來上海,幫你在宜昌轉運,五月份開始撤離,我這次來上海,是其他事情,方先生給我找了幾個攝影師,我拍兩部川軍訓練的資料,首先要找一批電影公司的設備,把拍的一些川軍訓練的秘密資料,轉化為拷貝,順便買一些可以流動放映的設備。”
“這簡單,我來幫你辦,保證沒有任何人知道!”
吳蘊初太熱心了,周小山不斷的在心里苦笑,時間很緊迫,自己不可能在上海呆太長時間,要是被他拉著去參觀工廠,一一拜訪方液仙,劉鴻生的實業,自己啥事都干不了。
可是又不得不應酬。
卓清影擔心他怠慢了今晚的客人。
洗漱完畢,坐著吳先生的車,早早就到了飯點。
跟著吳蘊初一起,驅車去大華飯店,周小山見了方液仙,也見過了劉鴻生等一群當初在四川投資的實業家。
大華飯點雖然是上海灘上最豪華的酒店之一。
名氣很大。
以百年后周小山的審美觀看來,不過如此。
工廠想來都不是獨立的,有著上游的原料供應網絡,下游的產品銷售渠道。
尤其是兩人實業下游,有著眾多的工廠和商場。
不知道誰走漏消息,幾個人都在刨根問底,為什么現在就要籌備遷川。
自然,作為提議打的主角被迫回答質詢。
“你們不覺得,中日之間的局勢,平靜的有些詭異嗎?這太像1931年了,太平靜了,平靜得不能讓我們放心,我們怕又要見到一個九一八!”
是哦,中日之間的軍隊,從大清朝開始,一直在局部范圍摩擦,爭斗。
日軍這幾年,或多或少,都在步步蠶食民國疆域。
突然間,今年偃旗息鼓,不可思議。
虞洽卿驚呆了,脫口而出!
“小山,你認識歐文·拉鐵摩爾?”
他還真低估這幫實業家的見識,周小山這個話,就是學的歐文·拉鐵摩爾,只不過他不知道,虞洽卿也聽過這個判斷,但是他只能裝不知道。
“知道這個人,中國通,漢學家,蒙古學家,在大米粒堅稱為東方學家!”
“他也說過你的說的這句話!”
一個九一八,中國就少了東北那么大一片地方,再來一個,不是華北上海都要丟。
哄的一下,在場人數不多的實業家全炸了。
“還有這種事!”
“這特娘的什么政府啊,一個外國人,都能看出局勢的危險,國民政府毫無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