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川平助接到的電報很夸張。
其實戰場沒有日本人想象中的那么惡劣。
一二五旅,一二六旅,兩個旅,剛布置好爆炸場,在兩側山谷挖了個臨時工事,鬼子就來了。
沒有包圍,只有兩側山谷的伏擊。
卻把這支從臺灣出發的日軍旅團,打蒙了。
很明顯,一二五,一二六旅在范明的指揮下,火力點構筑,機槍設置,乃至拍擊炮群的設置,比饒國華選擇地形更好。
更別說基層士兵的戰術素養。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為了增援日軍上海派遣軍,日軍臺灣軍以臺灣步兵第1、第2聯隊和臺灣山炮兵2個中隊組建成支隊,由臺灣守備司令重藤千秋少將擔任支隊長,因此稱為“重藤支隊”,同時也叫“臺灣旅團”。
滿清甲午戰爭失敗,簽訂馬關條約。
臺灣割讓日本。
1895年6月17日,日本在臺北設立總督府,以海軍大將樺山資紀為第一任總督。
4個月后,日本以動用3個師團、傷亡3.2萬人的代價,鎮壓了臺灣人民的起義。
此后,日本正規軍逐步從臺灣撤退,為鎮壓島內零星的反日運動,日本殖民當局成立了臺灣守備隊,主要由在臺的日本退役與部分現役軍人組成。
重藤支隊就是臺灣的守備隊。
這支部隊只有軍官是日本人,基層士兵都是臺灣人。
跟第十軍所屬的靖安軍一樣,這是個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悲劇。
跟靖安軍不一樣的是,重藤支隊參與南京大屠殺,也是跟著日本第十軍,從金山衛登陸一路燒殺過來的。
周小山對這個臺灣旅團,可沒有什么好感。
由于臺灣在甲午之戰以后,被日本吞并,所以日本人對臺灣人,遠比對東北人更好一些。
日軍看得起他們,把他們當做二等國民,不代表他們的戰力好。
1938年重藤支隊又劃歸日軍華中派遣軍,旅團長重藤千秋離任,支隊長由波田重一少將擔任,因此也叫“波田支隊”,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入侵中國的戰場上,幾乎戰戰不落下。
范明接到周小山命令時候都有點傻。
埋設好炸藥,就在爆炸場附近,圍殲重藤支隊。
范明手里只有一個半旅,要對上鬼子一個旅團,周小山腦子燒糊涂了,怎么可能下這種命令。
他再次聯絡周小山,還用上了66軍的密語。
回復他也是66軍的密語,機不可失。
且不說臺灣旅團,昨天修路的時候,出了大力氣。
昨夜炮擊,又殉爆一輛彈藥汽車。
傷亡一個大隊。
跟第六師團的素質,差別極大。
打順風仗的時候,臺灣旅團比鬼子更殘忍,南京大屠殺,這些混蛋跟著鬼子作惡,沒什么區別。
像這種被伏擊的戰役,老子不信你跟第六師團一樣強悍。
趁著夜色剛剛降臨,一晚上時間,能不能全殲狗日的。
一開戰。
范明就有點傻,照道理,時間太緊,他們準備并不充分,甚至125,126旅兩個旅各自有一團,分散在二十三集團軍其他部隊代領他們夜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