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嘩然,中央軍,湘軍各將領紛紛交頭接耳。
一妾侍二夫的名聲,及其難聽,并不妨礙為周小山揚名功績。
在場的將領這才把眼前這個年輕副官跟傳聞中的人物對照起來。
盛名無虛士,怪不得態度如此強硬,而且不急不躁。
在場的人聽吳奇偉說完吃了一驚,周小山何嘗不是吃了一驚。
胡璉啊,陳誠麾下應該沒有第二個胡璉了,周小山眼睛都瞪出來了。
這就是日后更胡宗南并稱中央軍的二胡。
胡璉和胡宗南雖然齊名,論指揮才能,胡璉甩了胡宗南幾條街。
十個西北王,比不上一個金門王,抗戰爆發,羅店跟鬼子殊死搏殺,一路從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打到四川門戶的石碑保衛戰,獲得青天白日勛章。
解放戰爭期間,他率領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軍,二野,三夜的將領誰碰誰頭疼。
“胡旅長,聽說你在羅店,一夜打退鬼子十幾次進攻,自己親自端上刺刀跟鬼子搏殺?”
周小山站在劉湘身邊,一邊說,一邊給胡璉豎起了一個大拇指。
抗戰初期的人心,遠沒有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后那么復雜,對于敢跟鬼子生死搏殺的將領,不管是川軍,中央軍,還是湘軍將領,都是佩服的。
劉湘帶頭,七戰區所有將領心領神會,會議室響起了一陣掌聲。
“劉總司令,卑職暫代一一九旅旅長!”
“敢于跟鬼子刺刀見紅的,都是好漢,我可以代表遷川工廠商會,給你們旅捐贈子彈三萬發,手榴彈五十箱!”
“我不是這個意思!”
好尷尬,胡璉本來認為,都是七戰區的部隊,川軍和中央軍區別對待就不合適。
他就沒想過,川軍的裝備,都是自己花錢從四川生產的。
周小山卻覺得胡璉有些可惜,黃埔四期出人才,將星閃耀,張靈甫,**,謝晉元,劉志丹,李彌,伍中豪,常德勝都是黃埔四期的,這家伙跟張靈甫一樣,同樣對哪位校長,極其忠誠。
“周副官,知道川軍軍械精良,大戰下來,損耗也很大,43軍因為補充新兵和收攏其他部隊零散退兵,八個人都分不到一支槍,郭勛祺軍長的補充團,全部空著手幫忙抗彈藥,但是如果有多余的彈藥,還是希望再支持一些!”
劉建緒看見胡璉要到三萬子彈,也不甘心只拿到那么一點。
再說他路上接到電報了,50軍大部隊上船了,水面挺進吳興,彈藥充足。
“劉司令長官,需要多少?”
“多多益善,最好能夠再有五萬!”
“周副官,我們十五集團軍,可以再借十萬彈藥嗎?”